世界盃十六強誕生(此文刊出時,八強中的六強也已誕生)。香港球迷除了關注中國隊之外,相信不少人對於三大奪標熱門球隊(法國、阿根廷、葡萄牙)都在首圈出局感到失望,甚至難以置信。事實上,另一奪標大熱意大利隊也只是因為同組的克羅地亞失分才僥倖出線。另一方面,四支被賽前認為是弱旅的日本、韓國、塞內加爾和美國,卻晉身十六強,日、韓更以首名出線。
世界盃首圈賽事,即頻頻出現弱隊勝強隊的賽果,除了說「足球是圓的」或運氣好壞之外,是否可從中看出一些導致弱勝強的因素呢?
筆者曾在本欄提到,一個足球隊的獲勝因素包括:球員質素、整體合作、經驗、戰略戰術的運用、氣勢,以及一點點運氣。能夠晉身世界盃決賽周的隊伍,多數在這些方面的差距是不太大的,於是,超出以上純技術因素之外的,就是非技術因素所起的作用了。
非技術因素,主要是球隊與球員所受到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背負國家民族的厚望的壓力,二是過往戰績對贏的壓力。
俄羅斯、阿根廷、葡萄牙、中國,背負的國家民族的壓力最大。俄、阿、葡三國近年國勢衰蔽,國民期望國家足球隊在世界盃奪得佳績,使落寞的心情得到振奮。國家足球隊也感受到這種壓力。至於中國足球隊,背負「國家榮譽」、「十三億人民的熱切期望」,就更沉重了。在國家民族的沉重壓力下,球員很難輕鬆地在球賽中盡量發揮潛能,而運氣通常也不垂顧於心事重重的人。
阿根廷在過去兩屆世界盃,都打敗英格蘭,所以它與英隊作賽是有點輕敵。法國挾四年前世界盃冠軍和兩年前歐洲國家盃冠軍的戰績,自然看不起多數球員平日都在法國的球會中作賽的次一級的塞內加爾。葡萄牙相信也沒有把弱旅美國看在眼裏。這三隊的首戰失利,是它們出局的致命傷。這是過往戰績對球員造成的心理壓力。反觀英格蘭,教練艾力臣賽前不斷說面對很大困難,隊長碧咸說只能盡力而為,因此球員較少一定會贏的心理負擔。在這方面,日本、韓國、塞內加爾、美國,都因為較少「贏」的心理負擔而得以晉級。
至於中國,明明是弱旅,賽前卻「好像已經親吻到金燦燦的世界盃」(中國《工人日報》語),球員的心理狀態可以說已失去平衡啦。
弱旅面對強隊,全世界所採取的戰術都是先求穩守,再謀突擊。中國隊在世界排名明明遠落後於哥斯達黎加,卻以強隊自居,一開始就與哥隊對攻,這樣焉能不敗?最妙的是對巴西一場,中國隊的球員心理竟然不是要贏或守和,而只是要踢進一球,以實現所謂「零的突破」,世界上哪有這種只望進一球的無聊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