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貓世界,學到一件重要的事:危機感。
貓有很濃重的危機感,或者說,危機意識;人類,本來也有這種與生俱來的意識;可惜,「文明」馴化了人。我們總說:「天塌下來當被蓋。」根本就不相信天,真會塌下來;貓相信,而且為塌天做了最好的準備。
「裝備」自己,增強競爭力,應該的;貓就不時磨爪,讓身心處於最佳獵食狀態;但這不足夠。貓總置身「安全」和「有利」的地點,例如,暗隅或者高地。我家「制高點」是淋浴間活動門的門頂,阿燦無事就蹲在那裏扮鳥,靠牆上大鏡子監察全屋動靜;他活得再逍遙,還是保持警覺,隨時面對人禍,比方說,訪客小黑明的無情突擊。
我們當然不害怕小黑明,他再兇狠,也不會一點點蠶食我們的生活;「蠶食」,是最可怕的了;青蛙在漸漸變熱的水裏覺得安全,安全期過去,要逃,就太遲了;貓,會讓人毒害,卻不會像青蛙那樣給慢火煮熟。貓,常懷戒懼;人卻不斷「青蛙化」,我們忍耐,再忍耐;然後,不必忍了,都糊爛了。
《Cats》這齣歌舞劇,改編自艾略特的詩作;其中《TheAd-dressingofCats》有這麼幾句:
Youshouldneednointerpreter
tounderstandtheircharacter.
Younowhavelearnedenoughtosee
ThatCatsaremuchlikeyouandme
Andotherpeoplewhomwefind
Possessedofvarioustypesofmind.
寫貓,回頭看,也是寫人。
貓詩、貓劇、貓文學……精緻和理性,離我們越來越遠;賸下的,就一潭渾水,還有在渾水裏摸魚的「人」。這是最後一本「貓書」,因為「人」太多了,貓,已經失去容身之地;而擲筆,是因為不想書裏有太多貓兒的遺照。
《再見貓世界》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