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將轉變

貨幣政策將轉變

周八駿

筆者在本報上周二的文章中預言:「中國內地宏觀經濟政策配合──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需要調整,將代之以穩健的財政政策和適度積極的貨幣政策。」
關於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政府已行之有年,讀者應該是熟悉的。積極財政政策亦即偏鬆財政政策,表現為不斷加大年度財政開支和財政赤字以刺激投資和消費。穩健的貨幣政策即適度偏緊的貨幣政策,每年的貨幣供應量保持一個比較固定的增幅,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在亞太經合組織金融與發展項目二○○二年論壇上披露,近幾年中國內地貨幣供應量增幅是比物價增長高百分之六;貨幣政策的目標是銀行體系的穩定而不是刺激投資和消費,表現在中國央行近幾年一直強調商業銀行尤其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必須逐年降低不良貸款的比例。
中國內地的通貨緊縮固然有複雜的原因,近幾年貨幣供應量偏緊則是其中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即使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不是通縮的主要原因,但在通縮持續的背景下,仍然不增加貨幣供應量,卻不能不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不以通貨狀況為目標。

積極財策難繼續
如今,積極財政政策難以為繼,貨幣政策便不得不分擔刺激投資和消費的職責。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分行行長會議上,戴相龍表示,今年餘下幾個月仍將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過,今年全年的廣義貨幣M2將增長百分之十四,比年初預定指標高一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M1則增長百分之十三左右,全部金融機構的新增貸款將超過一萬三千億元人民幣。這一番話,暗示明年貨幣政策將轉向。
必須說明,至今,中國官方未公布明年財政、貨幣政策的配合。上周二筆者在本報文章中所謂「將代之以穩健的財政政策和適度積極的貨幣政策」是個人觀點。「穩健的財政政策」即中性的財政政策,表現為年度財政開支的增幅將與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增幅保持一定的數量關係,控制年度財政赤字和未清償國債的規模。「適度積極的貨幣政策」則是適度放鬆的貨幣政策,表現為若干年內貨幣供應量將逐年增加,以刺激投資和消費,並克服通貨緊縮。之所以是「適度積極的貨幣政策」而非「積極貨幣政策」,是因為必須兼顧中國內地商業銀行尤其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