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凱托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DougBandow
早前北約十九個成員國,為俄羅斯正式加入北約而集合在羅馬,同時,他們也正籌備為組織引入更多新成員。不過會議中那些愚昧得很的常見詞令,並不能隱藏北約只是一個方向不明又不斷削弱美國防衞力的組織。
在過去四十年,北約都是反蘇維埃政權的組織。柏林圍牆倒塌後,華沙公約解散,而蘇聯也隨之而瓦解了,北約於是失去了它存在的理由。在最後的十年裏,北約的成員理解到,作為一個臨時政府,他們需為組織的使命另找方向。他們最初的建議相當可笑,包括環境保護、對抗毒品及為交流生宣傳。這無礙是希望將戰車變成流動圖書館,更與北約原本的成立目的背道而馳。
北約的支持者最終為組織定了國際社會管理這條出路,他們控制巴爾幹半島的內戰,引誘早期的共產國家在選舉中選出受西方歡迎的政客,和成為基本西方主義的認可標誌。至此,北約已是為歐洲服務,而非美國。
這不代表歐洲需要美國的協助。歐洲大陸無論在經濟或人口方面都比美國強大,歐洲在軍事方面雖處於弱勢,但這只是她的選擇。歐盟的成員用於防衞的資金遠比美國人民用的為少。美國布殊總統更有意將明年的軍事開支大幅增加,定為四百八十億美元,這數目比其他北約成員現有的開支都大。的確,歐洲國家一直都說要建立一個六萬人的快速應變部隊,然而他們之中卻有一半被這個計劃的開支嚇怕了。
歐洲各國其實可以為美國做更多事,例如在他們的領土上駐紮自己的軍隊,而不是期望美國在他們人煙稠密、工業化的城市駐紮十萬軍隊;又例如多派遣萬多名士兵,到對於美國來說無甚軍事吸引力的巴爾幹半島鞏固實力。對於後者,歐洲其實不需要太強大的軍力,他們本身的隊伍應該可以勝任。
簡單來說,歐洲現在就像一個防衞力量的黑洞,不斷消耗美國的防衞力量,卻不能提供多少回報。但他們仍計劃為北約添加多達十個成員國,其中包括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及三個在俄羅斯邊境的波羅的海國家,甚至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及烏克蘭也在考慮之列。
擴大北約對美國來說並沒有甚麼好處,相反,這只會令美國的防衞保證在沒有增加軍隊的情況下,擴充至邊緣地區。而在這個情況下,華盛頓政府毫無疑問會成為解決新防衞問題的被期許的對象。那希望被保護的地方或許是北約的成員,但出力的卻是美國。
布殊在最近的行程中表示,北約「不應計算我們如何能避免牽涉太多,應該關注我們能為自由的發展做甚麼。」但對於歐洲各國來說,他們普遍的想法卻是計算他們如何能付出最少。華盛頓不應該再假裝對北約提供協助,反而應該漸漸從歐洲退出,第一步便是撤出巴爾幹半島。
歐洲各國有足夠實力應付未來可能遇見的危機。只有將北約變為純歐洲組織,及由歐洲國家領導,美國才可專注防衞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