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 - 李登

棋王 - 李登

是中二那年,班上有兩個象棋棋王,放學後有時不走,愛賴在課室裏對弈。
我們讀修士學校,課餘或打籃球,或踢足球,用手用足運動皆可,偏偏就不許用腦下棋。校長是愛爾蘭修士,不知聽誰說,竟以為中國人下棋就是賭博。我見那兩個棋王只是好弈,卻非好賭,從來光是鬥智。反而大家賽足球興之所至,有時會賭汽水呢。
我一直覺得校長不通曉中國的民俗民情。後來才知道,明清兩代下棋往往就是博戲,是下彩的,也就是賭銀子。《儒林外史》和《紅樓夢》,都有這類描寫。香港人好賭,難怪洋修士把象棋當作麻將,要嚴禁一番。其實中國象棋跟國際象棋亦有點相似,早於公元前五世紀已經十分流行了。
象棋跟大象原來無關,「象」的取義有卦象之象種種含義。《易經》的卦象就有所謂大象小象。當日我們只迷象棋,哪曉得象棋盤上有那麼多學問,當然更不知中國人除了象棋,也愛圍棋。據說段祺瑞嗜圍棋,卻好勝,不能輸,他的兒子亦有同好。父子對弈,總不相讓。段敗了愛罵兒子:「你甚麼事都辦不好,只會下棋!」兒子手下留情,讓他勝,他又糗他:「你這小子,近來連棋都下得這樣壞。」
我多麼想告訴校長,當年我們在校裏下棋,是不下彩的。卻可憐他躺在六呎下的黃土,聽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