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再有消息傳出中央政府希望QDII盡快落實,最快可於7月1日出台。姑勿論QDII何時出籠,市場相信B股市場將會首當其衝。事實上,QDII制度背後,其實有不少地方值得我們深究。
第一,本地投資者似乎將視線集中於QDII對港股的刺激,然而,QDII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多少資金流入港股市場,所以投資者不應單憑QDII這個概念而對港股有太大憧憬。
原因是QDII推出初期,市場已估計中央會利用封閉性(close-end)基金作試點,資金約300至600億人民幣。但QDII背後的精神是讓國內投資者有更多投資外國投資市場機會,並非單純引入資金到香港股市,所以即使港股能夠早着先機及有市場優勢,也只會吸納部份資金,相信短期內市場能將之消化。所以現階段QDII概念暫只能造成心理上的支持,實質支持仍要看資金流入的數量。
其次,早在去年已有不少大陸游資偷步南下炒港股,一直以來,國內資金在本地股市已有某程度上的影響力,所以QDII只不過是將情況合法化,不宜將之視為一種全新的政策。
此外,對於B股市場,普遍認為QDII會令B股表現更加不濟,因為恐怕一直投資B股的投資者會進行換馬。
某程度上,投資在B股的資金不會因QDII的推行而撤走,因為不少B股仍有其投機及投資價值,加上B股市場較為國內居民所熟悉,投資者自主性較大。相反,若透過QDII的封閉式基金買賣港股或外國股票則較被動,未必切合這些投資者的買賣習慣。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新資金」流入B股市場將會減少,令B股的上升動力大減。
事實上,隨着QDII的推行及國內A股恢復發行新股,B股市場是否繼續值得存在是值得深思,因為現時A股與B股實在有重叠的地方,若中國政府能夠藉QDII及QFII出籠而考慮將AB股市場合併為一個市場,投資資金全以人民幣作交收,而外滙持有者則透過QDII機制去投資別的地方股票,那麼兩個市場分別吸納不同資金,避免造成競爭局面,對國內股市有一定的穩定作用。
當然,AB股合併仍有很多技術性問題要解決,例如人民幣自由兌換就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不過B股當初成立是為吸引外滙投資,但現時不少公司已不再在B股掛牌上市,可見B股的存在價值實在不大了。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