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股市陰霾密布,加上息率不斷向下,以致不少投資者只鍾情於「保本」類型的投資產品。但隨着股市可望回升,投資者不妨重新檢討一下自己的投資路向。近日,有個別基金公司更特別看好亞洲區股市,認為現在是時候把資金投入區內基金,以捕捉即將來臨的彈升機會。
其實,單是今年首季,亞洲區內部份單一市場基金,例如韓國基金,表現已相當突出,最高回報達4成多。不過,過去表現不等於未來回報,況且單一市場基金風險甚高,相對保障的方法,可選擇投資亞洲區基金。
若仍認為投資區域性基金風險太高,期望獲得某程度上的資金保障,則可考慮德盛環球推出的亞洲復甦基金。此基金提供73%資金保證,回報表現將與韓國、台灣及香港三地的指數掛鈎。
德盛環球投資管理(亞洲)基金業務主管黃玉瑩表示:「無論是市場定律還是人為造勢,預計今年內環球市場必定復甦,否則,經濟將進入大衰退,所有財經機構也會『執笠』。不過,這次復甦將很短暫,難以維持下去,因此我們推出這隻為期3年的基金。」
「選擇亞洲區的原因,是因為當環球經濟復甦時,亞洲市場將率先受惠。當成熟市場環境不好時,資金將流向南美及亞洲區,而進入復甦期,消費力將會增加,即生產定單將會增多,令到亞洲區的內部消費及出口轉好。」黃玉瑩說。
至於何以挑選韓國、台灣及香港作為亞洲復甦基金的掛鈎市場,黃玉瑩稱,環顧亞洲區內,這三地的市場較為健康,而且資金的流通量較佳。
事實上,德盛亞洲復甦基金的結構,與保證基金相當近似,資金同時分布於零息債券、期權及使費,並且設定投資年期(3年),以及認購期限(6月28日截止)。最大的分別是,期權(基金增長部份)佔基金的30%,遠遠高於一般保證基金只會得數個百分比,另零息債券只佔65%,餘下5%為使費。
加上亞洲復甦基金的參與率高達180%至200%,故掛鈎市場的變動,將大大影響基金的未來表現。因此,黃玉瑩強調,亞洲復甦基金與一般保證基金並不相同,近期本港推出的保證基金產品,多屬於「超級保本」一類,並不足以讓投資者把握未來市場的復甦潛力。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