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br>外資走人政府唔理

傳訊四圍炳:
外資走人政府唔理

報章常會見一些政府消息,官員煞有介事的公布,又有某某外資公司願意來港投資,以香港作為亞太區總部,並以此作為進入中國的跳板云云。事實上,有外商選擇香港投資,的確是美事一樁,政府煞有介事一番才顯得格外珍貴。不過,來港投資的公司通常來頭不大,而且熟悉商界運作的人士也應該知道,通常這類公司來港設立辦公室,主要原因是已經在港找到客戶,賺了香港人一筆錢後,才願意投資在此,希望找更多的客戶。所以,來來去去也是香港的錢。

報喜也須報憂
可是,香港政府只是報喜不報憂。年來有多少公司來港投資,政府一定高調公布,但同時也有無數公司把總部由香港移往上海或新加坡,政府又有否統計並作公布呢?筆者相信政府一定有這些數字,只是不公布而已。筆者日前在地鐵遇上在外資手機商工作的朋友,他說公司大中華總部將會由香港遷往上海,員工也跟着北上,大上海又會多一批香港精英了。這些外資走人活動,每天也在我們身邊出現,香港損失了投資,也損失了人才,政府應該把數字公開,供市民參考。
外資走人,是十分正常的商業活動,既然香港發展空間有限,而且主要市場也轉到內地,加上內地營運成本較輕,遷移是十分理性的商業行為。
問題是,政府一方面鼓勵外商投資,又有否積極游說既有的外商留港,甚至是否願意給予一些甜頭以留住外商呢?在新的部長制下,會否有新的鼓勵投資政策出現呢?筆者認為是有效的,並拭目以待新部長的政策。
政府要搞活經濟,促進投資,做好香港各方面的營商環境,是最為重要的,包括維持法治、高透明度政策、廉潔政府和國際化人才等。雖然上述的優勢似乎已經受到威脅,我們從過去的人大釋法、官商勾結、官場貪污和語文能力下降等事件中可見,但相比起內地來說,還是勝人一籌。不過,我們不能自滿,董特首的新政府必須努力維持上述優勢。

主動做好形象
除此以外,筆者認為,政府多做公關工作也有益處。事關據筆者經驗,外商對香港的印象,來自傳媒的影響很大,加上一些親身經歷,將消息帶回本國,一傳十,十傳百,便成為香港的所謂形象。
筆者請政府多做的公關工作,不是弄虛作假報喜不報憂的那種,而是維持高透明度和切實將香港的優勢,以不同媒介在不同領域,向外商展示香港的國際性都會地位。就以政府網頁為例,可能不少外商就是透過網頁接觸香港,將之做得更容易使用,並且願意採納新的科技,外商的第一印象一定會好一點。這點,我們政府的官員應該仔細想想,究竟希望給予外商甚麼印象。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