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留意消息「時間差」效應

投資學堂:留意消息「時間差」效應

港股經過上周之下跌,其實已正式出現突破,短期走勢將易跌難升,至於跌幅有多深,暫時難以估計,屬於可大可小的格局,初步相信會先下試10682之4月份低位,至於能否守得住,還要視乎外圍情況而定。
筆者在月初已直接指出,美股及美元弱勢會是今次跌浪的主因。港股在5月份受期指好倉主導,就算美股急跌,也表現得強勢,未受影響,這並非表示港股有過人之處,其實是技術因素使然。不少市場人士受4、5月港股升浪影響,養成一種錯覺,認為港股不會再大跌。亦有人覺得美股及美元之跌勢不用憂慮,特別是過往多年美元一直維持強勢,令大家不相信美元是會大跌的。其實美元過往之強,是其他地區不濟所致,並非有其他特別原因,以美國經濟狀況,美元一定要跌,港股又焉能不跌。

部署策略須靈活
有人認為,美元下跌會令美國產品增強競爭力,長遠對美國經濟有利,故此大可放心持有美股及港股。此句說話絕對是犯了投資上的重大錯誤,就是「時間差」的問題。美元下跌在經濟學上所產生的效應可分開長線及短線,短線利淡,長線利好,現階段正是跌勢展開之時,是短線利淡效應發揮作用,在投資者的角度看自然不能逆市而行,應以淡市的策略部署。至於長線利好,就要待大市急跌後,人人都擔心此一問題而變得悲觀之時,就可以長線利好的理由,作為支持入市的理據。

很多時我們會面對一個具有正反兩面的消息,何時將此消息看好,何時看淡,其實是有一定的難度。正如減息可刺激經濟,亦可表示對經濟狀況悲觀才減息,在判斷消息對市況的影響,一定要比較當時之股價水平是處於相對高位還是低位,消息之短線效應是否已被市場消化,還是需要再作反映。
以今次美股及美元跌勢為例,5月尾港股在11500至12000水平,屬大型上落市幅度10000至12000內的高位,基本上仍未反映跌勢,故此港股下調是必然的。假若恒指回試10000至10400,筆者就會以美元已下跌,對美經濟有利為支持理據而主張入市。
以上論點反映「時間差」的問題,一個好的分析員懂得把握着「消息」與「市況反應」兩者之間的關係,爭取最有利的入市位及沽貨位。筆者覺得最不能接受的是一些股評永遠都是一面倒向好或向淡,日日看好自然有一天會中;日日唱淡自會在股災發生之日成為股神。大家回想一下,於100元以上建議大家買滙豐(005)的人,令大家在過去兩年受盡多少的煎熬?但可能再過一年半載,當滙豐重上100元之上之時,又自吹自擂說自己如何看得準確,大家會否接受此種沒有市場觸覺的評論呢?
(小啟:譚紹興放大假,沈振盈暫代,6月25日回復正常)
沈振盈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