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該學習巴治奧精神

中國該學習巴治奧精神

最近一個在世界盃球賽中反覆播放的廣告,是我見過其中一個最動人的畫面。

九四年世界盃,意大利初段表現平平,在分組賽只能以○比一負愛爾蘭,一比○勝挪威,以及一比一和墨西哥這般恥辱的成績,勉強躋身小組第三名出線。當時沒有人會對意隊往後的表現寄予厚望。

從天堂墮進了地獄
但就在這樣的困境中,巴治奧卻力挽狂瀾,以「救世主」姿態,在關鍵時刻為國家隊扭轉乾坤。在十六強面對氣勢如虹的非洲「超霸鷹」尼日利亞,意隊可說全場捱打,但巴治奧卻在完場前兩分鐘為意大利扳成一比一,更在加時射入十二碼,把尼國淘汰。在八強遇上西班牙,他再次在完場前射入致勝一球。在四強碰上保加利亞,更是由他一手包辦的兩球「世界波」,一手一腳把意隊送進決賽。
正當巴治奧登上人生巔峯,成為國家民族英雄時,冷不防卻遇上歷史上首次需要透過互射十二碼分出勝負的世界盃決賽,結果當然大家都知道:他射失了十二碼,把獎盃拱手讓了給巴西。
霎時間,他由天堂墮進地獄,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受盡那些跟紅頂白的同胞白眼。在這之前他所做的一切,似乎剎那間都變得不再重要。
這也難怪,九三年是巴治奧在祖雲達斯的黃金歲月,他連續奪得歐洲足球先生及世界足球先生兩項桂冠,他原本便是背負着意大利全國七千萬同胞沉重期望,帶領意隊進軍世界盃決賽周。
但在被世人背棄的日子,巴治奧並沒有像馬勒當拿般自暴自棄,他還是那麼堅毅不屈。他的身材頗為矮小,但他的背影卻是那麼巨大。
不錯,馬勒當拿是過去二十年來最天才橫溢的球星,但當他從足球事業的高峯滑落後,有關他被毒癮纏身、自暴自棄、生活放浪的新聞,相信不需我多費唇舌。但巴治奧卻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九四年世界盃後,在被世人背棄的日子裏,巴治奧仍然堅決不向命運低頭。他沒有自怨自艾,麻醉自己在昔日的光輝當中。相反,他為了爭取更多當正選的機會,不惜放下身段,毅然轉會中型班博洛尼亞,誓要一手一腳奪回自己國家隊的席位,捲土重來。結果他也真的做到。
九八年世界盃,在分組賽第一場,意大利對智利的賽事中,當時好像是落後一球,巴治奧博到一個十二碼,他毫不猶豫地走前,主動示意隊友讓他自己親自操刀。他並沒有被心魔所俘虜。

走出陰影重新上路
當十二碼射入後,巴治奧沒有露出半絲盡吐冤屈的洋洋自得,也沒有歡天喜地及熱淚盈眶,有的只是平素的一臉淡然。但電視旁邊的萬千球迷,卻忍不住為他喝采,為他高興。他清楚向世人顯示,他可以完全走出過去的陰影。一個真正的漢子,會有足夠寬闊的肩膀,可以無悔地背負起自己的過去;也有足夠堅壯的胸膛,可以昂首闊步地迎接每一個明天。
我曾多次認為,中國隊在今屆世界盃,如果不成為「三零部隊」,即:贏不到一場,和不到一場,入不了一球,便已算有所交代。但想不到一語成讖,中國隊真的成了「三零部隊」。
但祖國的同胞卻不像我這麼想,還記得決賽周抽籤結果一出,他們竟高呼「晉身十六強,再不是遙遠的夢想」。我當時便擔心中國隊會被這些盲目愛國主義害死,在十三億同胞的沉重壓力下,方寸大亂。
這方面一個好例子,便是上屆世界盃的日本,它亦是首次打入決賽周,分組賽除了阿根廷外,對着只是克羅地亞及牙買加,以為自己抽到「好籤」,有機可乘,結果卻眼高手低連輸三場。
結果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未來的日子,中國隊的隊員肯定一樣會受盡不少同胞的白眼,以至唾棄,但願他們可以像巴治奧一樣,四年後走出陰影,真正做到「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其實,對於金融風暴後不少落難的香港人,巴治奧的故事,何嘗不是我們的一記暮鼓晨鐘﹗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蔡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