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香港保持不了原來的特色、保持不了公平公正的經濟制度、法治制度、削弱了對公民權利及自由的保障,那不僅無助於推動中國在經濟及社會發展上再上一個台階,反而可能阻慢中國跟國際社會的準則及規範接軌。
行將離任的美國駐港總領事高樂聖先生(MichaelKlosson),昨天在一個電台節目中向香港市民提出了一些「臨別贈言」。他說,香港要繼續成功、香港的「一國兩制」模式要得到國際社會尊重,關鍵是否保存香港的獨特性(distinctiveness)及核心價值,包括法治、尊重公民自由及權利等。類似的說話過去幾年有不少人都提出過,但高先生在這個時候提出卻有特別的重要性,因為香港政制及管治方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有一群未經考驗而理念又不清不楚的人將會擢升為管治香港的部長及「精英」,沒有人知道董先生及他的新部長會把香港帶往何處去。在這個時候高先生把香港的成功關鍵清楚明白的提出來,不是對這些未來政壇新貴以至香港市民的一記及時忠告嗎?
事實上不管是回歸前或是回歸後,香港的最大價值、最重要貢獻都不在於跟中國大陸一樣,而是跟中國大陸不同;只有當香港跟中國大陸不同,香港才可能扮演窗口的角色、橋樑的角色;只有當香港跟中國大陸不同,香港才可能成為內地引進新概念、新事物的實驗室。試想想當香港跟內地城市一樣時,中國大陸不是少了一道最重要的橋樑、少了一個最重要的窗口及「實驗室」嗎?
更重要的是,中國正逐步跟國際社會接軌,它需要進一步開放、進一步增加社會及政策制訂的透明度、它需要對企業及個人權利有更多的保障;這些正正是香港的優點,也是香港跟內地最大的分別;可以說,香港有特別的責任也有能量推動內地朝這個方向發展、朝香港的這些優點前進。只有這樣才能令中國內地逐步改善法制、市場機制及經濟制度。若果香港保持不了原來的特色、保持不了公平公正的經濟制度、法治制度、削弱了對公民權利及自由的保障,那不僅無助於推動中國在經濟及社會發展上再上一個台階,反而可能阻慢中國跟國際社會的準則及規範接軌,這對中國及香港不是都有害無益嗎?
由於即將引入的高官問責制及即將被委任的部長實質上只是對特首負責,並不是對市民負責,市民及立法會對整個制度及有關的任命只有看的份兒,並沒有參與的餘地。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希望董先生及他即將委任的政治新貴能好好聽一聽高樂聖先生的臨別贈言,不要在未來五年把香港的獨特性消滅淨盡,不要在未來五年因為「向北望」而把香港變成只是另一個中國城市!
(圖)美國駐港總領事高樂聖籲保存香港的獨特性及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