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 - 區樂民

犧牲 - 區樂民

主日彌撒中,坐在我身旁的是個女孩,八、九歲大。
神父講道完畢,到了奉獻時間。工作人員拿着竹竿,竹竿的末端是布袋,遞到教友面前。工作人員很有經驗,布袋流暢地掠過每個教友,移動速度剛剛足夠你把錢投進布袋;如果不想奉獻,布袋不會停在你面前引起尷尬。
我坐在第四行。布袋在第一行時,我身旁的小女孩顯得很焦慮,兩個拳頭緊緊握着。布袋到了第二行,她的眼睛不停轉動。布袋移至第三行,她的嘴巴扁了。布袋來到我面前,我捐了,她卻垂下頭。工作人員正想把布袋移到下一行,小女孩忽然抬起頭說:「等一等。」
只見她小心翼翼地從褲袋掏出小錢包,拉開拉鏈,取出五個兩角硬幣,放入奉獻袋。
過了一會兒,我悄悄問她為甚麼掙扎了那麼久,她說:「我看中了一個美麗的文具盒,我儲了兩個月零用錢,今天如果不奉獻就可以買到。」
「那麼為甚麼把錢捐掉?」我問。
「教會是慈善機構,」她說:「如果我連有需要的人也不肯幫助,何必參加彌撒?」
我驚訝這番說話出自一個小孩子的口。奉獻包含着犧牲,如果奉獻的數目沒有產生犧牲的感覺,那算不算奉獻呢?我不禁為自己的獻金面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