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日趨成熟,嶄新的衍生產品如雨後春筍,風險回報比例各有不同,令投資更具靈活性。事實上,除了一直成為市場焦點的認股證外,投資者對於股票掛鈎投資產品的興趣日濃。在專業投資市場買賣的高息票據(ELN),需求持續增加,特別是經過傳媒廣泛報道後,更一度成為市場焦點,但一般散戶投資者因着種種限制,仍未能實際參與其中。
股票掛鈎產品的主要特點,是為投資者在傳統股票投資以外,提供一個更為靈活的投資選擇,藉以增加投資組合的潛在回報。當投資者購入這類投資產品,即代表他們在特定日期,願意以協定價格購入有關股票,但亦有機會於結算日收取現金。
最近麥格理推出一種專為散戶而設的股票掛鈎產品ELI。ELI可算是「平民版」的ELN,最低入場費僅為十萬港元,加上每周提供約25種不同類型的股票選擇,讓散戶投資者在釐定投資策略上更具彈性。在風險和回報方面,ELI跟ELN差不多完全一樣,兩者均為非上市產品,並可藉以提高潛在回報。ELI的投資回報主要取決於投資者所選擇的相關股票、參考價及投資期,現有大約25種不同類型的股票以供選擇,每周分別由麥格理定出特定的參考價百分比,收益可媲美專業投資市場的高息票據。ELI的到期日一般為90日,適合中長線投資。
麥格理將於每星期發售ELI一次,逢周一刊發條款單張,詳述約25種相關正股的參考價百分比、購買價百分比及回報率,投資者可於每周四的4時前,透過銀行、經紀行或財務顧問申請,而最終的ELI參考價將會按周五股票收市價及議定的參考價百分比決定。
當投資者決定申請ELI時,他們應有購買股票的準備(當然是以一個較現時市價為低的價格),同時亦需明白有可能會因股價在日後下跌而承擔損失。事實上,相關正股價格在投資期內的波動並不重要,最要緊的反而是在結算日的股價表現。
根據過往經驗,絕大多數的高息票據(ELN)投資者都會在投資期內一直持有票據,只有小部分的投資者選擇提早贖回,這說明了股票掛鈎產品在本質上並非短線買賣工具,因此投資者在申請前應選擇一些願意持有的正股。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