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便離開香港往英國讀書的陳嘉蓮(Kathy),成為大學生卻足足等了三十多年,原因是年輕的她,認為讀書沒有真正的價值。
直到今時今日,她擁有自己的人事顧問公司,再以遙距進修的方式,修讀了一個社會科學學士課程,成為大學生後,還是覺得對工作沒有直接的幫助,不過不同的是,今天她認為有些事情不能假手於人,知識便是其中之一。
記者:朱文俊
攝影:陳穎
增值歷程
自小離開香港的Kathy,報讀社會科學,是為了增加對香港及中國的認識。
姓名:陳嘉蓮(Kathy)
職位:人事顧問公司老闆
96年11月至2001年1月:社會科學榮譽學士(香港公開大學)
用一帆風順來形容陳嘉蓮的工作歷程,可說非常恰當,由做銀行到酒店,再到自己開創人事顧問公司,都是年年升職賺錢,亦間接令她認為讀書對工作的幫助不大。她說:「我喺香港暴動(1967年)時候便去了英國讀書,當時英國好自由,好多好玩嘅事情,自然冇心機讀書,但係因為我鍾意睇小說,所以英文一向都好好,當我讀完中學,在那邊住了幾年,然後返回香港工作,由於我嘅英文好,個樣又似讀過吓書,所以一直都升職加薪,完全冇因為冇大學學位而有乜嘢困難,80年代初,我在一間酒店集團做公關部經理,手下起碼管住6、7間酒店,到咗94年,有獵頭公司搵我去一間保險公司做人事部經理,年薪都過一百萬,同年自己更開設人事顧問公司,所以過吓一年過吓又一年,都冇諗過要考番一個學位。
「直到96年左右,眼見當時社會開始轉型,嚟我公司搵工嘅人,好多都係喺自己行業做咗一段長時間,然後突然間俾公司炒咗,之後再搵唔番同樣工作待遇,佢哋大部份都係四、五十歲年紀,除咗本身行業知識,對其他行業差不多一無所知,於是我就諗,我都好快到呢個年紀,如果我繼續咁做落去,會唔會好似佢哋咁呢?於是我就決定重拾書本,再開始我嘅學習生涯。唔係想通過讀書去得到啲乜嘢,而係唔想自己停低再冇進步。」
對於重新投入學習生活,Kathy顯得非常謹慎,所有細節都想得一清二楚,安排得非常妥當。她說:「既然我讀書唔係因為要個Degree嚟升職加薪,咁選科方面就唔使要乜嘢實用價值,最緊要係自己有興趣,所以每次選科前,我都會先去學校圖書館睇過晒啲課本,發覺啱自己讀先會選修,試過有次報咗一科後,第一個Chapter發覺好有趣,但係一到第二個Chapter就發現原來有好多數要計,即時畀多一百蚊學校轉科,做乜要難為自己?
「其次初初讀番書,驚自己冇恆心,於是拉咗兩個朋友陪我讀,結果我就畢業,佢哋都係中途放棄,原因係一個為咗要升職讀書,後來發覺唔會因為讀完書就可以升職;另一個因為想話畀人聽自己有Degree所以去讀書,佢哋讀書都係為咗人哋讀,自然好快就放棄,所以讀書千祈唔好為人哋讀,唔好為咗要升職讀,同埋揀科一定要揀你有能力Pass嘅,唔好明明數學唔掂,就去讀會計師牌,到你死嗰日都未畢到業,人唔使咁樣畀挫敗自己。」
雖然Kathy讀書並不是為了升職加薪,但讀完大學後,她還是覺得有得益。「最開心係識到班同學,同埋可以確定到自己嘅持久力。至於讀書壓力,我本人就真係冇乜,就算係考試溫書,我都係同朋友一邊飲紅酒,一邊討論,冇話特別緊張,鍾意嘅嘢就唔會有壓力,等於你睇緊一本你鍾意嘅小說,會唔會覺得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