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香港回歸中國,即是歷史學上的改朝換代,那時政府可能要為新時代開拓新的氣象,於是在傳統的主流經濟以外另提出了新的產業方向,因應當時高科技狂潮,政府便來一個數碼港計劃。不久為要在中藥現代化有所發展,又來一個「中藥港」構想,其後還有其他各色各樣的「港」。數年後的今天,似乎再沒有人有興趣提起各色各樣「港」了,除了數碼港還為了如何招滿租客發愁外,其他的「港」就只好星沉影寂了。
一番折騰後,大家回歸現實,再次認識到香港的優勢在那裏。很明顯在過往數年的艱難歲月裏,香港的傳統優勢行業還是在整固和發展,這些行業包括旅遊、物流和金融。這3大行業是經數十年發展而成的,其間累積了無數寶貴經驗,同時也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專業人才,因此香港能在這3方面在世界上佔一席位,也是最具競爭力的行業。
以旅遊業為例,這是香港最傳統的行業之一,過去數十年,我們經歷了來自各國的主要旅客群,由最初以歐美為主,隨後依次序為日本、台灣、東南亞,現在卻是國內遊客佔大多數。上月國內遊客來港數目突破50萬,創了新高,香港在旅客眼中亦由初期的購物天堂到現在以吃喝玩樂為主的動感城市,隨着迪士尼樂園在數年後完成,旅遊業又再有一番新景象。
物流業是以運輸業為主幹,這也是本港的傳統行業,打從香港成為商埠起,物流運輸已成為本港主要行業。隨着新機場落成,和不斷擴建的公路網,完善和具效率的碼頭設施,香港的物流業發展迅速。事實上,根據數字來看,香港出口或轉口業務每年都有增長,這主要來自國內貨物經香港出口到世界各地。現時國內已被公認為未來世界的生產基地,那些由基地出產的大量產品,大部份都會運到世界各地銷售,香港是主要轉運港之一,所以本港物流業的前途仍是光明。
香港作為一個商埠,金融業的興旺是必然的,也因為歷史的關係,香港的金融規章制度沿襲英美制度,這是數十年來世界金融制度的主流,香港也因此有機會在世界金融舞台佔一席位,成為亞洲金融中心。金融業是以人為本的事業,人才的培養不是朝夕可至,非10年以上不為功,香港在國際金融人才方面應為亞洲之冠。隨着國內民企興旺,它們都想來港上市,冀能集資打進國際市場,民企數目數以千計,香港如能提供服務,業務大有可為。最近人民銀行也提議讓國內游資到港投資股票,以中國未來經濟實力,香港股市應繼續有可為。
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的關係,每個著名的城市都有其傑出行業,這些行業每每經歷了百多年的起落,累積了無數的經驗,培育了用之不竭的人才,自然是該城市賴以興旺的基石,所以絕不輕言改動。這也為甚麼紐約永遠能以金融、旅遊、戲劇、時裝稱雄世界,替該城市帶來無限財富。
香港為政者是否應有所借鏡?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