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沛敏、陳倩雯報道】現行法例規定,準備結婚的新人需在婚姻登記處張貼載有不少個人資料的「擬結婚通知書」,供人查閱。過去卻有一些公司,利用這途徑收集市民的資料,作推銷生意或其他用途。入境事務處正考慮刪除通知書及結婚證書上登記人的住址、職業和父母姓名等項目,以保障市民私隱。
現時本港約有一百二十多份公共名冊,公開予市民查閱,經各部門審核後,發現其中六份名冊披露的個人資料,超出所需。六份名冊全屬入境事務處轄下,包括兩份出生登記冊、兩份結婚證書名冊、領養子女登記冊及擬結婚通知書。
入境處發言人解釋,根據現行法例,任何人在繳付費用後,都有權要求登記官安排翻查出生、領養及婚姻登記的紀錄,以及申領有關證書的核證副本。另外,現時準備結婚的市民到婚姻登記處登記排期結婚,須填寫載有姓名、地址、職業、婚姻狀況、雙方父母姓名等個人資料的「擬結婚通知書」,並由登記處張貼在公告板至少十五天,公開讓人查閱及提出反對。
不過,過去曾有一些公司到婚姻登記處抄錄準新人的資料,作推銷商品的用途。記者日前在金鐘婚姻登記處訪問的一些準新人,也認為「擬結婚通知書」上展示多項個人資料,令他們的個人私隱受到侵犯。他們不介意公開姓名,但擔心地址等資料會被人盜用作申請信用卡,或受婚紗公司及酒樓的騷擾。
為保障個人資料,入境處正研究修訂法例,只容許有關人士才可翻查這些紀錄及申領證書副本。有關人士可能包括證書持有人及其直系親屬,但仍有待敲定。
另外,傳媒往往會透過翻查政府的公共名冊收集和核證新聞材料,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回應時指出,政府減少披露這類資料會收窄新聞資料的來源,但也要尊重個人私隱,最重要是看當局的理據是否充份。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則認為,有關資料並非給予記者採訪新聞用,政府刪除名冊中資料也不會影響涉及公眾利益的新聞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