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京電影界文化界流傳的:
(一)有關愛情故事的「方向」,有時抓得很緊。舉例:《小城之春》重拍,劇本最初送審不能通過──理由:「這是第三者」的故事。但明明中國電影的經典呀(費穆1948年作品),說是意識形態上有錯誤?它怎麼又「經典」了呢?
(二)因第十六屆全國代表大會即將舉行,所以題材方面最好「四不上」:──一不上朝(比如清宮戲拜見皇上的)、二不上牀(情慾戲不能上牀)、三不上樑(武俠、神怪,都得「飛簷走壁」,不行!)、四不上膛(即使揭露社會陰暗面,歌頌罪惡尅星,但強調子彈上槍膛,亦有負面影響)。
雖然這是茶飯酒後的調侃,可令人揑一把冷汗。我怕下崗。
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有「第三者」。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有「四不上」中若干「上」。要是不調適自己,配合「虛幻」的政策,哪有活路?一定餓死。完蛋,媲美德國送給沙特阿拉伯的八隻蛋。
不三、不四,過關了,夜來作了個美夢:一批作家、編劇、導演,齊齊罰抄《焦裕祿》──我們根本不知道這是甚麼?但安全得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