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鄉:學習抗衡壟斷式消費工具

書鄉:學習抗衡壟斷式消費工具

馬國明

分店遍布港九的大型酒樓結業,千多名員工頓時失業。大型酒樓無以為繼的原因很多:中產階級淪為負資產、特色食肆的競爭、酒店提供中菜等等。
從研究消費的角度來看,大型酒樓的衰落證實了社會學GeorgeRitzer所提的「消費工具」的理論。值得一提的是Ritzer是提出「社會麥當勞化」的著名學者,他的新著《EnchantingADisenchantedWorld》着眼於消費工具的急促轉變和它引申的社會影響。

資本家操控消費者
消費工具的想法源於馬克思的生產工具論理,在資本主義裏,壟斷生產工具的資本家控制了生產和直接的生產者;同樣,今日控制着消費工具的資本家主宰了人們的消費,亦間接控制了消費者。
為甚麼一間讓人進食的餐廳要花費巨資把餐廳裝飾得像熱帶雨林?原因是餐廳的雨林就是一種消費工具,一種使人感到值得消費的工具。
不要以為這種工具可有可無,Ritzer的新著就是要讓人知道資本主義的消費已漸漸由一種看似可有可無的消費工具所支配。大型商場的中央安裝了噴水池,按時表演;連鎖快餐店不時推出受歡迎的商品供客人換領;超級市場愈開愈大,除了增加貨品之外,更要令顧客感歎:「這裏真大啊!」
大型酒樓亦是一種消費工具,筵開百席的場面,金碧輝煌的裝飾便曾經是令人不可抗拒的誘惑。當然,久而久之大酒樓的氣派成了例牌菜式,作為消費工具的邊際價值愈來愈低;更何況一山還有一山高,正如本報社評指出,酒店的宴會廳更能提供婚宴的夢幻特質。
這點亦是Ritzer新著的主要論點,消費工具的變化無非是要人產生一種疑幻疑真的感覺。然而,問題也出在這裏,即使是最富創意的消費工具,一旦人們感到不再新鮮時,夢幻便變成不外如是。另一方面,投資消費工具無非是為了增加營業額,是功利的計算,而不是甚麼浪漫的行徑。
因此,一開始,消費工具便是自相矛盾,大型酒樓的衰亡最能說明問題所在。由於酒樓這麼大,裝飾上又用去大筆資金,理性地大型酒樓只能採用工廠的生產程式來烹飪,當其裝潢褪色時,便頓然失去競爭力。

市場被大財團壟斷
消費由消費工具支配的社會影響是贏家愈來愈少,而高度集中在大財團的手裏。這種情形在香港已十分明顯,即使如政府所言,沒有官商勾結這回事,資本主義的消費模式絕對有利大財團的壟斷,這種情形是否市民大眾願意見到的?有甚麼方法抗衡?不要忘記,政府是大股東的迪士尼集團是消費工具的老祖宗。
要抗衡資本主義消費模式,一定要自己想辦法。讀點書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