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講股:揀股非單看股價高低

陸叔講股:揀股非單看股價高低

早在年初的時候,我曾經提過工業股的前景,直至現在,不少工業股已錄得不少升幅,突然間,市場似乎出現一陣炒工業股潮。
工業股潮之所以興起,是因為概念股炒完後,市場又將視線回歸到基本因素上,由於現時藍籌股的盈利能力並不是處於高增長期,加上本地經濟環境仍然未明朗,及外圍地區經濟仍然不穩,始終阻礙藍籌股的上升空間。因此,不少基金便要選擇一些有較高盈利增長的公司作投資,希望發掘新一代的藍籌股。
其實,工業股一直為不少基金愛股,原因是它們除有穩定的盈利外,還有較固定的股息派放,真正做到財息兼收。不過由於工業股一直集中於「實幹型」的業務,當中鮮有涉及概念炒作,因而不獲得散戶垂青,市場亦鮮有涉足該類股份。但自從年初工業股熱開始後,一直有穩定盈利的工業股自然成為受追捧目標,如裕元(551)、亞洲鋁業(930)、創科(669)曾錄得不俗升幅,即使新上市的工業股份,亦成為市場追捧對象。
但是,由於市場對該類股份股價有所憧憬,於是令到市場出現一個稍怪現象,就是「工業」可能由一個「實業」變為一個「概念」,導致該類股份被投機性推高。

衡量PE較可靠
事實上,這個情形亦不難理解,因為用「概念」較容易將股價推高,科網股熱後,生化科技在本港仍未成大氣候,所以市場借這些有盈利的公司作炒作概念亦無可厚非。
但是,有幾點大家不妨留意,不少較受市場關注的工業股PE已被追捧至雙位數字,相信部份基金經理會借勢減持,情況如利豐(494)、德昌(179)近日的走勢,對其他類型工業股皆有影響。
其次,不少散戶可能從不涉足工業股,即使它們的股價如何被推高都不加理會,但普遍的小投資者心態就認為某某股份曾經造過10元,現時股價回落至7元,該水平便是最適當入市機會。但是,我們看股價不是看其「絕對數字」(AbsoluteValue),而是看其股價是否值某個價錢,所以若散戶以這個方式買入股票,其實是很危險的。
若選擇工業股,我仍主張不妨以PE作比較,舉例說,一些工業股高峯期只有7至8倍PE,難道會在有關業務進行重整時或處於復甦期時有15至16倍PE嗎?換句話說,我們選擇工業股時,不妨留意個別公司的業務前景是否還有增長能力,若沒有的話,即使股價由高位回落到一個較低水平,也不代表值得買入。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