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日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澄清近期社會上的一些誤傳,重申香港未來以高增值和外向型經濟為主,發展本土經濟只是其中一部份,並會照顧現有行業,避免出現惡性競爭,以協助本地逾半屬低學歷、低技術的勞動人口,在經濟轉型期間能有新工作崗位。
至於政府如何改善營商環境,他說未來15年會投資6000億元於基建,尤其與珠江三角洲的連繫,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服務和信息流,以及改善通關程序。事實上,後者已取得一定成效,部份貨櫃車由以往每日只走一轉,增至現時的兩轉車,令成本降低四分之一。
除了投資基建外,他介紹政府的運作,包括維持以往良好的制度,如低稅制、完善法律制度和公平競爭等。
梁錦松稱,本港經濟已有初步復甦迹象,尤以出口和服務輸出表現較佳。雖然本地經濟增長(GDP)首季仍為負0.9%,但本地居民生產總值(GNP)的增長較大。他解釋,本港正面臨經濟轉型,由以往作為中國的主要出口基地,發展至現今成為亞洲區金融、服務、物流和旅遊中心。這方面可見於今年首季美國經濟增長逾5%,但本港出口增幅跌至只有數個百分點;隨着內地港口碼頭增加,出口貨物不少已轉移至深圳,當地首季的出口量大幅上升了40%。
樓市方面,他表示居屋政策改變對長遠樓市會有幫助,政府減少在房屋市場的干預,將可刺激樓市成交增加,樓價平穩,亦有助恢復市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