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怎麼還有「榮」? - 鍾偉民

敗,怎麼還有「榮」? - 鍾偉民

我們總是雖敗,猶榮。
勝之不武,我明白,以色列仗勢殺人,就是勝之不武;但這「敗榮」,我死心眼,只感到費解。小時候,聽人說甚麼「紋毛第一,冇毛第二」,就想快點長大,大了就有毛;沒毛,紋幾條,就第一了。誰不想「第一」?「第二」,就是敗;敗,不管是慘敗,略敗,都跟「榮」無緣。

後來,當然知道那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包括一切體能和體態的較量;在公平的環境,明白了遊戲規則,自願參與,敗了,那叫技不如人;技不如人,「榮」甚麼?回去苦練,勝了,才有「榮」。
其實,勝不驕,敗不餒,就夠了;競技場上的榮辱,好平常,好平常。平常心看,歷史,有沒有記錄千百年來球賽等競技遊戲的勝負?
世界盃,中國足球隊一直吃蛋,才吃頭兩隻,北京就有個球迷在電視屏幕前發軟蹄;公安把他攙起來,他柔若無骨,五臟六腑,渾身筋腱,全爛了,看得出,當中國隊讓人射中龍門,遠方那個入球的餘勢,令他受了嚴重的內傷。「輸了……中國隊不能輸啊!」球迷癱在地上,抱着頭。「輸了就是輸了。」公安生拖硬拽,要把他移離「受創」現場。「不能輸啊……」球迷號哭。「誰想輸的,輸了有甚麼辦法?只是一場球賽。」在鏡頭前,公安苦口婆心。
為甚麼會有這種「悲慘」的場面?這個人下了重注,買中國險勝或者大贏?不會吧,也許,純粹是「民族感情」,而這份情,是那樣的脆弱;然後,巴西又用腳,踢傷十二億中國人的心。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中國人,好在文明進步了,如果我們像以色列人那樣天天「報復」,你這個小巴西,往後這四年,恐怕真要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