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現時至少有兩萬名貨車司機從事中港貨運,資深司機都會小心避免被人利用運載違禁品而負上刑責。不過,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副主席謝浪說,中港司機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犯內地法規,雖然未至於涉及被利用偷運違禁品的嚴重罪案,但無端惹上官非,也夠麻煩,月前就有司機因運送一批假槍北上而被扣留。歸納起來,中港司機最容易掉入三大陷阱。 北上雜誌組
提防收貨人臨時改變卸貨地點。原來貨車司機必須依照報關時所填報的地點送貨,若收貨人未點貨驗收,就要求司機即時將貨物運往別處卸貨,內地海關有理由懷疑該批貨物可能涉及走私或其他不法倒賣行為。即使收貨人在收貨單據上蓋章作實,也不代表司機毋須負責,因內地的公司圖章很容易偽造。貨車司機宜先清楚送貨目的地,有任何臨時更改應知會海關部門。
慎防報關貨單上填報的貨物名稱和數量等資料與實際不符。由於託運的貨物是原材料、半製成品、抑或製成品,貨價均有所不同,涉及的稅款也不一樣,過境時,海關人員只會根據報關的貨物資料進行核對,一旦發現有錯漏,貨車司機便有可能會被控瞞稅。
小心陌生貨主或街客臨時要求運貨。若過境時,海關發現這些貨物有違禁品,而貨車司機又無法找到貨主,作為「承運人」的貨車司機便要負上刑責。
現時,大部份中港司機都由運輸公司代接貨單,且一般都會和相熟的廠商或貨主合作,很少在街外做散客生意。但貨車司機若真的遇上陌生客人託運貨物返內地,便應盡量堅持要開箱檢查,以防萬一。
不過,謝浪補充謂,中港司機即使依足程序和要求報關,也不表示可絕對避免出事,而一旦被利用偷運違禁品,無辜受連累,做司機的處境也十分被動。謝浪無奈說:「貨櫃通常事先封好包裝,你根本不會知道裏面究竟裝些甚麼,到過境抽查時,一百箱玩具,其中原來有五箱是電腦零件無報關,都要被扣查,司機能做的便是接受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