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法國之後,另一奪標熱門兩屆世界盃冠軍阿根廷亦在分組賽出局;可是阿根廷的表現並未如法國般的不濟,而是因三線出現一些問題,致使未能做到最好,終敗在英格蘭及瑞典的「死守戰略」和兩個「死球」手上。
孭鑊指數:★★★
艾耶拉於首仗對尼日利亞的賽前熱身時受傷,成為球隊出局的伏線,該名阿根廷最佳後衞缺陣,迫使森美爾要移入中路。柏拉辛迪任左翼衞,而普捷天奴是眾後衞中最不穩的一個,結果對英格蘭時他因侵犯奧雲而被判十二碼,由碧咸射入;而對瑞典時阿根廷則敗在A史雲遜的自由球。
不過,總的而言,阿根廷的後防因英格蘭和瑞典都用死守戰略而少受考驗,故此三線中,其承擔的責任較少。
孭鑊指數:★★★★
過去兩屆先後在拉素和曼聯表現無復舊觀的華朗,上仗對英格蘭在下半場被調出,由安馬爾代勞,可見他在隊中的領導地位已經動搖;這轉變一時間亦令阿根廷球員要重新適應,為時已晚。
另外,身高只有一米七三的蘇連,在隊友的掩護下有不少機會,無奈他始終不是正統攻擊球員,加上頭球不靈,應記一罪;而往往在關鍵時刻以頭槌建功的施蒙尼對瑞典時沒有上陣,對敵衞而言亦可以鬆一口氣。
孭鑊指數:★★★★★
巴迪斯圖達於首仗對尼日利亞時,一洗今屆在羅馬的頹風,而且取得奠定性入球,令人充滿憧憬。可是之後兩仗他踢來轉「沉」,但他首仗的出色表現,已進一步令基斯普只能屈居後備,無發揮機會。另外,教練比爾沙亦令人費解的始終不肯以巴迪斯圖達夥拍基斯普攻堅。
左路盧比斯對瑞典時亦因緊張而經常「浪射」,浪費不少本來可以做得更理想的攻勢。其隊友奧迪加的慣性盤扭,也阻礙了阿根廷的快速行軍。另外,瑞典球員身材高大,但阿根廷依然在兩邊出高波,卻不利用個人優秀腳法在中路硬闖,確是有點不智,這可從奧迪加在末段博得十二碼,證明此法可能是較可行的。
※5★為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