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粽銷量跌四成恐式微<br>港人貪新鮮端午節食新粽

傳統粽銷量跌四成恐式微
港人貪新鮮端午節食新粽

【本報訊】後日是一年一度龍舟鼓響的端午節,買糭應節是傳統習俗,但有售賣傳統糭子的店舖表示,經濟不景下,市民買糭意欲下降,估計生意較去年下跌逾四成;但有售新式糭子的食肆則稱,生意較去年為佳。學者擔心港人貪求新鮮,加上不懂保存傳統文化,傳統售糭店舖或會式微。 記者:簡慧茵、鄭豐俊

售賣上海糭四十多年的南貨店老三陽負責人祈廣楠表示,該店售賣十多款糭子,平均售價為十多元,最貴是六十八元的鮑魚瑤柱火腿糭,去年端午節共售出五萬隻糭子,但今年暫只售出了萬多隻,估計生意額至少下跌四成。

一口糭適合女士
他強調,以往不少商人或廠家會購買逾千隻糭贈送生意上的朋友或員工,但今年則未有訂購,相信是與節省開支有關;但他堅信傳統糭子有一定捧場客,不會輕易式微。此外,售賣燒鵝聞名的鏞記多年來都有出售燒鵝糭,該店表示至今銷情不俗,不少食客更需訂購。
雖然傳統南貨店生意轉差,但售賣新式糭子的食肆卻稱銷情理想。
金龍船集團總經理鄭介武表示,今年新推出裹蒸糭及一口糭,前者雖不是甚麼新品種,但會精心挑選上乘材料製造,後者則因應女士們愛吃糭但怕滯的心態,糭子銷售量較去年同期上升一成。他認為糭是一年一度的過節食品,不少人會購糭過節。
鴻星海鮮酒家發言人說,今年推出四款特色糭子,包括以招牌菜石頭魚製成的石頭魚竹筒糭,另推出一口糭。今年售賣的糭子較去年多出兩成半,相信是與新口味、精緻包裝及增多了分銷處的原因有關。

糖尿病者宜少吃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認為,新款特色糭子較受歡迎,反映港人貪求新鮮。端午節食糭是中國傳統習俗之一,但港人缺乏欣賞傳統文化的智慧,不懂保存傳統糭子的製造方法及特色,他擔心傳統的南貨店會日漸式微。他又批評政府及民間團體對保存傳統文化「講多過做」!
加拿大註冊營養師楊慧珍稱,糭子屬於多油、多澱粉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以一隻普通大小的糭(約三分二隻手掌大)為例,澱粉質與兩、三碗飯差不多,故糖尿病患者食糭時應多加留意,因為容易對糖份失去預算;而糭通常含有不少豆類,腎病病人也不宜多食。她認為端午節食糭需緊記適可而止,「唔好一日三餐都係糭!」

糭子餡料包羅萬有
有五十多年裹糭經驗的祈廣楠表示,傳統上海糭的餡料非常簡單,後來漸漸加入鹹肉、新鮮豬肉等,加上鹹蛋黃作餡料的糭子更是香港獨特製法,而近年糭子的餡料已變得包羅萬有,出現多款特色的糭子,但與傳統製法已是大相逕庭。
祈師傅稱,傳統的上海糭子由於外形呈三角形,所以又喚作三角糭,以往只有五款簡單口味,包括鮮肉、豆沙、紅豆、白米及用作拜神的紅棗糭,這些簡單的製法已流傳了數千年,後來更發展至加入鹹肉作餡料,故又稱為鹹肉糭,稍後並以新鮮豬肉作餡。
發展至近年,不少食肆製造不同款式的糭,並以豐富餡料如燒鵝、魚翅等作噱頭,與傳統的簡單餡料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