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麗醫院藥劑部調查發現三成慢性疾病專科門診的病人,均不遵從服藥指示,在沒有醫生指示下自行停止服藥,其中以哮喘病和腸胃病人不遵從服藥的情況最為嚴重,不但影響病情,甚至會浪費醫管局每年龐大的藥物開支。研究人員相信藥物收費可以提高病人服藥的責任感,並建議公私營機構合作推行服藥輔導。 記者:梁洵瑜
瑪麗醫院藥劑部主管崔俊明表示,該院藥劑部於今年五月中調查了六百二十九名包括心臟病、糖尿病、哮喘病等多種慢性病患者的服藥情況,他們平均需服六種藥物。
調查結果發現五成受訪者並不知道所服用藥物的用途;三成半受訪者會在服藥後感到不適時,自行減少或停止服食;更有兩成三受訪者在病情穩定後即自行停止服藥。崔俊明擔心受訪者為慢性病患,必須長期服藥控制病情,若在沒有醫生的指示下停藥會令病情轉差,部份高血壓或糖尿病人更因而需要提早覆診,甚至因病發而要入院治療。
調查並發現,病人主要因為忘記而不遵從服藥指示;但有一成七受訪者表示不相信藥物成效而停服;約一成受訪者因為藥物副作用而停藥。其中哮喘病及腸胃病人停藥的比率更高達四成,其次是風濕病人,心臟病及糖尿病人則約兩成,腎病病人不依從指示服藥情況較低,比率只有一成三。
崔俊明相信由於哮喘病和腸胃病人一旦病情好轉,病徵會變得不明顯,令病人以為痊愈而自行減藥或停藥。他相信導致病人不依從指示服藥的原因是缺乏良好服藥輔導,故建議公立醫院與社區有信譽的藥房合作,由藥房負責服藥輔導服務,病人服藥後如有疑問可立即諮詢鄰近的藥房。
醫管局去年用於藥物開支逾十六億元,病人不遵從服藥浪費不少醫療開支,崔俊明相信若徵收藥物費用,可以增加病人責任感,改善藥物浪費情況。
但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最重要是要向病人詳細解釋藥物療效,尤其是長期病患者。他贊成社區服藥輔導計劃,卻不同意藥物收費可以改善服藥遵從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