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報章中,最值得高興的消息是本港空運貨站公布5月份的數據,整體出口貨量比去年同期升36.1%,赴美空運量升勢更勁,高達52.8%,以美國市場及空運為主的貨運股保昌控股(562),自然是值得繼續持有,不錯這類股份帶有周期性,但公司長期表現不差,現時又正在復甦軌上,股價是有條件繼續向好。
而在靜市中比較矚目的,自然是德昌電機(179)的跌勢,業績稍遜於預期,沽壓卻也出乎意料,德昌PE高是人所共知,但要業績公布才觸發拋售,市場行為有時的確不易解釋。德昌及利豐(494)曾是炒復甦概念的龍頭,都分別比高位回落甚多,在熱潮中懂得適時抽身而退,才是投資致勝的主要關鍵。
德昌、利豐PE高,股價波動性較大,防守性較弱是預期之內,但一眾二三線工業股也經歷了一次大升浪,熱潮是已暫過,以PE計算,卻絕對不算太高,究竟這些股份會再進一步,抑或在業績期捱不住考驗,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筆者認為百花齊放的日子一定已經過去,但二三線工業股普遍仍是10倍PE以下,風險是不及德昌,而去年業績要打些折扣是預期內,應不會輕易引起大舉拋售。二三線股的大升浪,最主要原因是市場取態改變,以往市場普遍當二三線股是賊,今日卻當是寶,因此二三線股的主要風險不在估值太高或業績,而是在公司管治方面。
最近我們已見識過來一次不明所以的收購後市場的反應,其實這種消息在以往是經常可見,所以二三線股估值才一向偏低。現時改變了的只是市場的心態,沒有改的卻是一定會有害群之馬的現實,消極一點看,這種風險是避無可避,但管理層的作風,卻不難在歷史中印證,適量分配注碼、選擇性持有、作好防風措施,應仍是不大怕二三線股有大逆轉的戲劇性局面出現。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