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關注公屋分配問題

應關注公屋分配問題

香港城巿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吳家鎚

政府日前公布有關檢討居屋政策報告,當中最重要的是限制每年的居屋供應量,避免與私樓市埸重叠,同時亦會增加置業貸款,讓有需要的市民透過市埸滿足其置業需要。綜觀整個檢討結果,筆者並不懷疑政府希望藉此穩定樓市,和更有效的運用現時緊絀的房屋資源;但與此同時亦標示出政府新的公營房屋的政策──「減少直接興建公營房屋,以貸款取代居屋」的新理念,這顯示出政府一改過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房屋政策,清楚地交代日後居屋的發展模式及供應量,並規劃了整個公營房屋的發展大綱,確較前更務實的處理與私樓的錯配問題。
但另一方面,檢討結果只強調居屋政策的靈活性,避免與私人市場有直接競爭,卻對公營房屋的定位,特別是出租公屋落墨不多。事實上居屋的供應量有多少,對公屋的興建有直接的影響,更甚的是對房委會的收入亦有極重要的影響,這些在檢討中只輕輕地帶過,並只強調政府會承諾對房委會的支持,繼續提供公屋給予有需要的低收入家庭。至於對目前的房屋資源錯配問題──目前最嚴重的錯配是幫助環境已不差的市民自置居所,相反仍有十多萬輪候冊上的申請人等候公屋分配,以改善其惡劣的生活環境,對這方面報告亦並沒有具體的建議。

應撥資源建公屋
其次,這次檢討的另一焦點集中在增加津貼形式資助市民置業,從政府提出的論據中,受資助的家庭可按自己的喜好購買樓宇,同時對整個社會而言,房屋資源可以更有成本效益地運用,因為提供一個置業貸款,只相等於興建一個居屋三分之一的支出;因此置業貸款是較可取的,筆者亦認同以上的論點,但大前提是要先將有限資源撥回興建公屋。再者,根據歐洲及北歐等政府的類似經驗,在實施多年的貸款津貼後,都不得不叫停,部份原因是政府的承擔過巨,財政有困難;香港會否出現類似的問題呢?當然以貸款資助置業,有利樓市上升,這亦正是問題所在,若樓市、樓價持續上升,政府要維持資助市民置業目標不變,這樣便需要投入更多的公帑,到後來結構性的財赤便不能避免,特區政府實要詳加考慮這個措施。
最後,有關現時的房屋資助問題,其實並不在於起樓或貸款的形式及方法,反而要注意的是:既然在資源貧乏下,為甚麼政府不去解決公屋輪候冊上申請人的居住問題,而是資助已獲得資助的公屋屋民、有能力的中下層人士置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