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與毒品真的有關係?
人們常用「SexandDrugandRock'nRoll(性和毒品和樂與怒)」來形容六、七十年代的樂壇,當年LSD非常盛行,Beatles有首《LucyintheSkywithDiamonds》、DavidBowie有首《GroundControlfromMajorTom》、LedZepplin有首《StairwaytoHeaven》,都似是而非地描述了種種幻覺,而EricClapton更有一首歌明目張膽的叫《Cocaine》。
娛樂圈人有沒有使用也被稱為「娛樂性藥物(RecreationalDrug)」的「毒品」?簡直是明知故問!
我並不是鼓吹人使用娛樂性藥物,但以上的都是鐵一般事實,我不想當讀者是三歲小孩,為了不教壞讀者就只說得得體體的話,我深信讀者有分析能力。
西方和香港樂壇在使用娛樂性藥物上的分別是甚麼?英美樂壇在藥物影響下的確出過一些經典名曲,至於香港樂壇,在藥物影響下不但沒有經典名曲,還經常有人闖禍。
壓力大要借助娛樂性藥物?不是原因,只是借口。有沒有想過藝人壓力雖然大,但收入也更大?減壓不如食個「兩頭鮑」、飲杯82年紅酒,一樣可以。
不可不提,九十年代開始,西方樂壇流行戒毒,原因是很多藝人在沉迷毒海後一蹶不振,為了挽回前途,他們不得不保持清醒。想深一層,哪種職業壓力不大?生死攸關的醫生、伸張正義的律師、除暴安良的警員、赴湯蹈火的救火員、建造社會未來棟樑的老師、隨時失業的負資產市民……莫非全都要吃搖頭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