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多元入學對窮學生不公平 - 盧峯

蘋論:多元入學對窮學生不公平 - 盧峯

所謂多元入學由於缺乏客觀的收生標準、沒有了公開試的學術成績作收生依據,於是便出現很多拉關係、走後門的情況。

原來不僅香港的家長、學生及教育界人士為教育改革問題頭痛不已,其他地區例如台灣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最近台灣的家長、學生、社會人士就為了教育改革特別是聯考制度的存廢及多元入學的問題而爭論不休,有不少論者及家長更認為台灣教育部推動的教改、所推動的多元入學只會令台灣的教育質素日益下降、只會令教育體系內充滿走後門、拉關係的惡劣情況;故此,他們寧願保留一試定生死的公開試、寧願保留大學聯考制度。

家長付出更多金錢
為甚麼台灣有大量家長、學者情願保留壓力極大的公開試、寧願不要看似可以讓學生輕鬆學習的多元入學制度呢?因為他們發現所謂多元入學、培養多元能力原來意味家長要付出更多金錢、更多資源、讓學生在正常學校教育外學習其他才藝例如彈琴、繪畫、運動……等,於是家庭背景較差、收入較低的家庭便大大的吃虧。試想想當家長的收入僅足夠一家餬口時,他有甚麼能力花額外的錢讓子女學琴習畫呢?這樣下來他的子女不是注定進不了好學校嗎?
此外,這些家長及學者也發現,所謂多元入學由於缺乏客觀的收生標準、沒有了公開試的學術成績作收生依據,於是便出現很多拉關係、走後門的情況,那些認識甚麼立法委員或達官貴人的家長,便可利用關係為子女拿到名人的推薦信或向校方示意,讓子女更易進入名校。這樣下來,缺乏社會關係、人脈關係的一般家庭不是注定吃虧與這些家庭的子女不是注定難以進入好學校嗎?
此所以台灣著名學者及評論家南方朔先生把多元入學視為比聯考更大的惡魔,是一頭「必須由家長的金錢和社會關係墊底」的不公平制度。他更認為這樣的制度、這種強調「快樂學習」的多元入學制度只會削弱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的競爭,讓整個教育平庸化。

更多拉關係走後門
花了這許多篇幅介紹台灣的教育改革爭論是因為香港的教育改革跟台灣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例如同樣強調愉快學習、強調取消高風險考試、強調多元能力、多元入學等。也就是說,在教改不斷推進的時候,香港也有可能出現在台灣已發生的各種弊端,教育體系內可能出現更多拉關係、走後門的情況;而強調愉快學習這個目標更可能已削弱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的競爭,令他們缺乏向上提升水平的動力。因此,我們認為台灣教育改革的經驗、弊端實在很值得正在推動香港教改的官員、受教改影響的家長、學生、老師、教育界人士仔細研究及反省的。
﹙圖﹚台灣教育改革經驗,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