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軍國主義復辟

以色列軍國主義復辟

過去十五年來,以色列國防部在政治上一直處於守勢,影響力持續下降,軍方將領都支持溫和外交政策。但在最近二十個月的以巴衝突中,以軍強硬鎮壓巴勒斯坦人和屢次開入巴人城鎮,反映軍國主義勢力正在以軍高層間抬頭。
最新一期美國《新聞周刊》指出,令以軍態度改變的,是即將離任的陸軍參謀長莫法茲。

陸軍參謀長走鷹派路線
過去四年,他一直向軍隊宣揚「勝利價值觀」,最近又要求內閣宣布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為「敵人」,提出重新佔領巴人城鎮、趕走阿拉法,在在顯示軍方路線走向鷹派。
文章指以色列軍方軍國主義復活的主因可能有三。第一是想挽回聲譽。六七年中東戰爭後,以軍儼如無敵之師,但之後面臨八二年入侵黎巴嫩等連串失敗,前年五月從南黎撤軍,更是國防軍的恥辱。
第二是想爭取撥款。自八十年代起,以色列大幅削減國防預算,九五年國防開支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九,到二千年更降至百分八。
第三是社會變革。九十年代以色列經濟繁榮、相對和平,上層社會不再從軍,參軍的多是來自阿拉伯國家的猶太人、民族主義和宗教主義支持者。他們對抗巴人,亦成為巴人恐怖襲擊的犧牲品,日漸受到社會承認。衝突令社會變得更團結,反對聲音減弱,有利軍方走向激進的鷹派主義。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