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昨日雖有壓力,但波幅甚窄,新一季盈富(2800)尚未發售,市況已如此淡靜,踏入7月初的市況可想而知,筆者一向倡議加入每日發售限額,以減低套戥空間。不錯這個制度運行了多季,效果不算太差,但實際上是犧牲了不少成交額,尤其是在期指市場,雖然改與不改也只是再多幾個季度的事,官股餘額已不多,但減低對市況影響,始終是應要考慮的因素。
市況沉悶,離場觀望是正路,但積極一點看,是應該把握機會多做功課。
早前說過新聞版才是靈感的泉源,上周香港公布了4月的零售數據,與1年前相比,整體下跌了3.6%,但珠寶、鐘表及名貴禮品這一類別則相當突出,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6.3%,原因不問而知,自然是歸功於國內遊客數目上升。
另一方面,在港聞版則不時傳出不好的消息,歷史悠久的大酒樓結業,其實食肆捱不住已沒有太大新聞價值,只是規模太大才惹起關注及惋惜之情,食肆固然難做,連盈利能力仍不算差的銀行,亦紛紛傳出整固分行網絡的消息,節省成本是大勢所趨,如果常看港聞版,實在不易對本地經濟概念股樂觀。
但在這些不利消息的背後,是啟示了香港在舖租及工資方面,都應持續有壓力,變成了珠寶鐘表的零售商,在邊際利潤上會有擴闊的空間,國內遊客推動銷售額,成本卻因本地經濟不濟可維持在低水平。當然本欄讀者是沒有理由在今時今日才追捧這個類別的股份,但以宏觀形勢看,就算在現水平仍是較有條件再向上突破的股份。
不少讀者都喜歡自己做功課,筆者是挑選了一個行業,漁翁撒網在這個行業內分散投資是方法一,精選一兩隻是方法二。在挑選的時候,過往業績固然重要,亦可以在是否自置店舖,以及租金人工佔成本比重的環節上多動腦筋,預測財務表現,是要分開每個細節來分析的。
電郵: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