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罣礙<br>人物素描:饒宗頤《心經》教化港人

心無罣礙
人物素描:饒宗頤《心經》教化港人

國學大師饒宗頤一生與書本為伍,曾幽默的自封為「大書家」。他二十年前退休時,家人為他在跑馬地買了個一千呎的單位,可是單位最終用途,完全跟商業無關,只放滿饒宗頤多年累積的書本,成為他的「大書櫃」。

《心經》刻大嶼山崖壁
「佢要睇書唔使去嗰間屋,佢自己屋企都好多書睇。」學術界後輩都尊稱饒宗頤為饒公,他的女兒饒小姐說,老父生活簡樸,為人隨和:「佢淨係會做自己喜歡嘅嘢,物質同金錢佢都唔重視,所以啲銀紙一定唔會過佢手,都係屋企人幫佢處理……可能冇人會好似佢咁儍,但佢其實真係一個好可愛嘅人。」女兒眼中的饒宗頤,甚麼人也可以跟他交朋友。
饒公小時讀私塾,也曾於潮州著名的金山中學讀書,他從無入讀正式大學,但二十五歲便在國內大學任教,之後一直努力學術研究,分別於香港兩間大學及海外著名學府,包括美國耶魯大學任教。他在饒宗頤學術館成立典禮當日接受訪問,強調自己是香港培養的學者。
最近饒公將一幅《心經》墨寶送出,希望完成二十二年前他在泰山下萌生的念頭——將《心經》刻在香港山崖上。終於去年中他以一個多月時間,寫成予人和諧感的《心經》墨寶,全文二百六十字,送給港人。政府現正為《心經》找尋好歸宿,考察大嶼山的山坡是否適合鐫刻饒公的《心經》墨寶,使一代國學大師的手稿,成為香港旅遊景點。

今日係人明日變骷髏
饒公說,《心經》精粹之處,在於「心無罣礙」。罣(粵音掛)即障礙,「四字意思係心中平靜,冇嘢引起麻煩。」
談到香港人切身的經濟問題,他以《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兩句教人不要執着:「要習慣放下。」他說:「色唔係Color(顏色)咁解,而係一種形體,永遠在變化中,今日你係人,明日你變咗骷髏,如果你執着永遠要咁樣,喺個變化過程裏面,你就好Stupid(愚蠢),因為你執着嘅嘢,一陣間就可以唔係你嘅。」
記者:冼麗婷
(周一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