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一種知易求難的東西,健康的你,會否想過關懷每天都活在空蕩又暗沉醫院內的人呢?只要執起畫筆,透過色彩繽紛的圖畫,將醫院變為一個活生生的藝術創作地方,再加上花草樹木天然景象,就能幫助他們,傳達關懷,不被孤立;病人也可利用畫畫,用顏色抒發感情,將不開心及抑鬱發洩出來,重建自信。這活動就是「藝術在醫院」。
記者:梁佩芬
攝影:陳穎
葵涌醫院行政總監沈秉韶醫生表示,100年前,心理學家已經用藝術治療病人,主要透過病人創作不同的藝術品,如繪畫、陶瓷、美勞等表達內心世界,令一些平時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情感,用顏色或創作表達出來,可加強醫生與病人的溝通,從中建立互信關係,是其中一種實用又有效的治療工具。例如:小孩很難用語言表達驚的感覺,透過畫畫,醫生可從一些圖案及顏色中聯想到他們的心情。
上星期六開始本年度「藝術在醫院」活動,今年主題是「藝術多關顧」,用藝術把關懷送給病人。活動主席梁以瑚覺得將藝術融入醫院中,可紓緩醫院的緊張氣氛,在焦慮、憂愁、苦悶之中注入活力及朝氣,令心靈得到安慰及鼓勵,病人能積極樂觀面對疾病。同時在市民參與義工活動時,與病人一起創作,使他們覺得自己還在社會內,沒有被遺棄。
這活動是藝術中心和「園泉」香港基督徒藝術家團契合辦的,始於1994年4月,目的是運用藝術,使醫院環境更有生氣,現在已有多間醫院參與活動,不同類型的圖畫主要分布在兒科醫院、老人日間護理中心、癌症病房及精神病院。高級職業治療師楊秀芳說,在空蕩蕩又白雪雪的醫院內,將不同色彩、圖畫放入其中,確會令病人心情開朗起來,生命力會更堅強,更能勇敢面對人生。
今次有不少義工參與齊齊畫活動,用自己親手畫的畫,將信念帶給每位住院的朋友,且看他們畫了甚麼?
李生先 護士學生
「從工作中,我看到當病人與義工一起畫畫時,他們會流露出開心來,令我更相信繪畫是可以抒發情緒,將一些不愉快事,一筆一筆畫出來,令病人更能積極面對疾病。」
明茵(左)明慧(右)義工
「花,代表關懷,所以畫了一束花送給病人;我們會選擇一些鮮豔的顏色,如黃、紅、綠等,與醫院的白色成強烈對比,給予一種溫暖的感覺!」
顧小姐 義工
她剛與一名精神病者一起畫這幅畫,覺得這類長期病患者,平日很少與外界接觸,變成不善表達感情,但如一步步指導他們,就能與常人無異,就如畫畫,只要給予一些指示,也做得似模似樣。
Danville 設計系學生
「病人時常困在醫院,看不到美麗的藍天,我就畫了一片天空給他們,擴闊他們心靈空間,減低生活壓力,減少絕望念頭。」
1﹒壁畫家FisihaLikke壁畫展
17-20/6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2﹒醫院畫廊及展覽
25/6-25/10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20/6-20/6 伊利沙伯醫院
8/6-31/7 瑪嘉烈醫院
3﹒藝術講座
28/6 16:00 伊利沙伯醫院
29/6 11:00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備註:以上節目歡迎市民一起參與,名額有限,需預先報名。
電話:25820284,郭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