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航空電訊集團(SITA)總裁JohnWatson表示,受「911事件」影響,去年全球航運業表現為歷來最差之一,情況僅次於1990年初的波斯灣戰爭。為業界提供資訊與電訊解決方案的SITA亦不例外,業務同受到影響。
踏入2002年,Watson指出,業內已見復甦迹象,乘客運載率及貨運率均有顯著上升,加上航空公司及機場更重視保安工作以挽回乘客信心,對其服務仍有一定需求。長遠而言,空運業競爭劇烈,業界亦必須引入資訊科技服務,減省運作成本。
Watson解釋,在「911事件」影響下,大部份航空公司均收縮或延後更新資訊科技系統的計劃,令該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業務增長受到影響。至於另一主要業務──網絡通訊,亦因整體空運需求下降,特別是歐美兩地空運量急跌影響,令整體通訊量下跌約兩成。2000年SITA收入達15.7億美元(下同),至去年則僅逾16億元。他表示,去年收益中,約10億元來自網絡,餘額則來自應用服務。
除提供數據及語音網絡傳輸服務外,SITA亦為航空業提供多項解決方案,應用服務範圍包括客運、後勤與空運、飛機設計及保養、飛行操作及通訊等;另外亦提供應用服務,協助航空公司分析營運數據,加強運作效率。Watson表示,後者業務亦受影響,主要因為各企業放緩更新設備的計劃。
他表示,過往業界於資訊科技的投資,多視乎企業規模,介乎營業額的1%至5%,一般約佔2%;並希望投資可於1至5年間回本,現時則縮短至18個月,投資意欲亦較低。
雖然「911事件」受影響區域主要為歐美等地,但Watson指出,SITA主要客戶均為國際性航空公司,提供的航班服務遍及全球各地,亞洲航空公司亦不能幸免備受波及。
不過,隨着需求回升,亞太區航空公司回復盈利,估計SITA的亞太業務今年仍會有單位數字增長。去年該公司來自亞太區的收入逾2.5億元,當中國泰航空(293)為其最大單一客戶。
另外,他又認為,「911事件」改變了空運業對保安的看法,航空公司及機場均更重視保安工作,以挽回乘客信心。他指出,歐盟已開始研究如何加強保安,為未來的電子證件引入生物鑑證技術,如指模、視網膜認證等。SITA目前為全球主要航空公司及機場提供整合的網絡通訊及保安技術,在提供相關解決方案上較具優勢。Watson指出,SITA本身直接參與歐盟有關的研究,至於中國民航總局,亦對提升國內航空業的保安表示興趣。
成立於1949年的SITA,主要業務為整合全球各航空公司的通訊系統,透過共用通訊平台、設施達致節省成本、提高營運效益,為全球資訊與電訊解決方案供應商先驅之一,現為全球740家空運公司、逾1800位客戶提供全面服務,並於全球逾220個國家提供支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