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宋立功昨透露,為逆轉民選議員手執民意「獨大」的局面,政府正構思在十八區設立主要官員地區辦事處,十一名問責官員除負責自己的政策範疇外,還需要直接落區,面對民意,圖在議員手中搶走「民情牌」。但政府發言人否認設地區辦的安排,並笑言宋立功是一番好意,但是一場誤會。
宋立功昨日出席職工盟的問責制論壇時透露,近月與數名政策局局長談及此事,他們均承認,問責局長以後要負責一區或兩區,而民政事務局會設立官員的辦事處,讓他們接見市民。宋立功強調,他在特首董建華上月禮賓府宴請學者時,曾向特首求證,是否成立官員地區辦,而董當時沒有否認。
宋立功指出,政府對官員落區相當樂觀,認為過往是議員掌握民意,但現在由有權力、資源的高官直接處理民意,相信更易解決問題。「市民唔需要求助議員,慳番中間一層」。但他批評官員落區如「雙面刀」,既要面對民意壓力,但可能不能解決問題,這反而失去一個迴轉空間。
新聞統籌專員林瑞麟則對本報主動澄清,政府沒有設官員地區辦的計劃,他強調問責官員要多落區,緊貼民意,特別是要聽區議員及地區人士的意見。至於官員會否在民政處接見市民,或者專注一至兩個地區,林瑞麟表示有關細節則有待制訂。他說,政府無意與區議會爭生意,反而會好好運用現時架構,特別是聽取區議員意見。
有份出席禮賓府宴請的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兆佳稱,當日董建華的意思是每個問責官員都要落區,並以一區為對象。他指官員不會設立地區辦,因為他們不是做冤情大使。
另外,宋立功在會上透露,針對主要官員的落台問題,據他了解,政府傾向不讓立法會形成憲制慣例,而是啟動一個預警系統,當發現有關官員有問題時,政府會主動「請佢走」,給予他一個月通知補薪,而不需要立法會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