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龍航空行政總裁許漢忠認為,該公司憑藉內地航線及航班多的優勢,加上可望新增台北經香港到內地的變相直航服務,有助鞏固以兩岸三地為主的業務。
許漢忠剛在上海出席國際航協(IATA)年會,並作大會發言人,國際航協在中國共有16個會員,只有東方航空(670)、南方航空(1055)及港龍的代表有機會上台,足見港龍規模雖小,地位超然。
許漢忠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兩岸直航是必然的趨勢,但短期內難以成事,所以港龍在港台航權談判中,力爭打破「一公司一航線」政策,由國泰手上分得新增航班的航權。不過,由於港龍的最大股東為中資的中航興業(1110),持股量達43.29%,加上持29.35%的第二大股東中信泰富(267),也是中資公司,令是次洽商帶上政治色彩。
「一公司一航線的政策,兩年前早已被貨運打破,我們的貨機同樣有飛歐洲、日本及中東,所以不應局限我們飛台灣只能飛高雄。」他說,港龍可望成功爭取台北──香港──內地一機到底、「換號不換機」的變相直航服務,但他不肯透露具體班次及航線。
港台航權本來在5月24日已接近談判尾聲,據了解,港台會各自每周增加49個航班,台灣方面的分配是長榮新增36班,華航新增13班,國泰與港龍的分配方法則未見透露,但肯定港龍台北航線會取得「零的突破」。
但不幸華航一架747-200客機於5月25日墜毀,按台灣規定,華航在1年內不得參與航權談判,故其13班機的配額,成為台灣其他四家航空公司的爭奪對象,令談判要押後。本來談判定於上周五在台北恢復,但又因主權爭議而再被拖延,現時未知新航線能否如期於7月1日開始服務。
許漢忠說,現時兩岸的交往十分頻繁,需要更快更直接的航班服務,他認為,在這方面港龍有優勢,日後即使兩岸直航,會令香港的中轉角色受到影響,但兩岸交往更多,大中華的經濟發展絕對看好,香港作為亞洲航空樞紐,肯定會受惠。
現時港龍雖然只有19架客機及兩架貨機,但航班數目甚多,每周來回香港及內地18個城市的航班達189班,計入每周飛高雄的28班,合共217班(見附表)。
港龍將可提供台北──香港──內地一機到底服務,以該公司在內地的頻密航班,特別是上海(56班)、北京(49班)及廈門(11班)這三個台灣客熱門航點,更會成為港龍從老大哥國泰及華航手上搶客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