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藜園四川擔擔麵近年由鑽石山寮屋區,搬到黃埔蔡瀾美食坊,門外人龍依舊排滿來自本地及海外的食客,成為飲食業的淡巿奇葩。經營者楊氏家族最近籌備出版詠藜園發迹史,原來一碗成功的擔擔麵不能只盛載着美味,還要滿載經營者濃濃的人情味。
這一代詠藜園經營者的故事,可由三十多年前說起。
一個十六歲的小姑娘,來到鑽石山詠藜園只為一見經常光顧該店的藝人林鳳一面,結果偶像見不成,發現忘了帶錢,小女孩不知如何是好,又不敢張聲,呆呆坐着;終於,少東楊天寶對她說:「你返屋企啦,唔使畀錢。」
數日後小姑娘在一個婚宴上重遇這位少東。「我之後成日去嗰度食麵,可以見佢幾面,因為愈睇佢愈可愛。」說這番話的女孩如今已是詠藜園的老闆娘。
這間小小食肆,不只締造這段吃麵情緣,還記載了感人友情,詠藜園由楊殿湖於四十年代在鑽石山創立,由於鄰近片場,當年的紅星如白光等都趁拍戲空檔走來吃一頓擔擔麵,並與楊殿湖建立深厚友誼,後來詠藜園遭祝融之災,猶幸藝人李麗華等借貸才得以重開,就算「詠藜園」招牌亦出自已故著名導演李翰祥手筆。
時代變遷,鑽石山七十年代漸變為貧民窟,不變的只是詠藜園仍然其門如市,食客不乏達官貴人,門外停泊的名貴房車與附近的木屋相映成趣。
房屋署兩年前清拆鑽石山寮屋區,詠藜園面臨迫遷,當年楊家正為會否重開新舖煩惱,當看到客人填寫的問卷後,一家人都哭了起來:「全部人都話如果重開一定會嚟!所以我哋話過開新舖唔會加價,因為開新舖啲錢都係咁多人幫襯我哋賺返嚟。」
詠藜園店舖內也會看到楊家深厚的親情,三子錦華自幼反叛,令楊太憂心不已,去年新舖重開前,二子錦榮毅然決定與拍拖六年的女友分手:「佢話自己會全力打理舖頭,無時間拍拖,唔想拖累人。」
結果一對戀人未有結果,三子錦華深受哥哥感動,決定洗心革面,與放棄銀行工作的大姐姐莉莉合作打理詠藜園。
一碗小小的擔擔麵,滿載了愛情、友情及親情,怪不得感染遠至日本、法國等地的食客都慕名而來。
記者:翁煜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