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陪伴不少市民成長的「白飯魚」白布鞋近年逐漸遭款式新穎球鞋取代,但中文大學一項研究卻讓白飯魚「大翻身」!研究顯示白飯魚與價錢貴十多倍的球鞋比較,避免腳部扭傷能力並無分別,只是避震能力稍遜,學者認為學童上體育課時間不多,運動亦不劇烈,只需注意正確運動姿勢,白飯魚足以應付所需,而幼兒穿薄底白飯魚更可避免患扁平足。 記者:翁煜雄
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今年初訪問三百三十五名十二至十三歲的中小學生,發現三成九學生上體育課時穿白飯魚,其次是多用途運動鞋、跑步鞋及籃球鞋,顯示白飯魚仍受不少學生歡迎。
該系教授洪友廉稱,快跑時突然轉彎會引致腳部扭傷,若運動鞋能提供側向穩定性,減低足踝內翻幅度,可防止扭傷;運動鞋亦可減輕足部跑步時承受的撞擊力。因此該學系再邀請十二位年齡十二至十三歲的中小學生參與測試,在研究助理方迪培指示下,分別赤足、穿着價值四十元的白布鞋、穿上價值四百多至七百多元的多用途運動鞋、跑鞋及籃球鞋,進行「減震力測試」及「側向穩定性測試」,分別測試不同運動鞋的避震能力及避免足部扭傷的能力。
「減震力測試」結果顯示,試驗者穿跑步鞋時承受的撞擊力最少,是其體重的二點零六倍,其次為多用途運動鞋,撞擊力是體重的二點三倍,籃球鞋為二點三七倍;白布鞋是二點五六倍,與赤足的二點六五倍無明顯分別,避震能力最弱。
至於「側向穩定性測試」,洪友廉教授稱,跑步時足踝內翻幅度愈大,扭傷機會愈大,籃球鞋足踝內翻幅度為二點三一度;多用途運動鞋是三點二七度;白布鞋,四點二九度;跑步鞋四點六四度;他說四款鞋的角度與赤足的五點二六度無明顯分別,表示均不能顯著地保護足踝。
他又說,腳部長期承受過大衝力,會引致肌肉退化及腰痛,但本港學童每周只上兩節體育課,每節最多只四十五分鐘,一般練習對下肢衝擊不算大,而且正確運動姿勢,足以減震及防止腳部扭傷,故學童毋須穿昂貴球鞋:「簡單的白飯魚已經足夠。」但若學童屬籃球隊等成員,則應穿着適合運動鞋。他又說,三至四歲幼兒腳板較扁平,接觸地面愈多,腳板中央肌肉會收縮,形成足弓,若讓幼兒穿厚底球鞋,會減低幼兒足部承受的力度,影響腳板中央肌肉收縮,形成「扁平足」,薄底的「白飯魚」反而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