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這麼一種戰術,見於中國人打中國人,日本人也來打中國人的苦難歲月,那就是「以空間換時間」;中國地大,人多,留下大片空間讓敵人姦淫燒殺,自己退到大後方,就有時間養精蓄銳,起碼回回氣,等敵人來了,就迎頭痛擊,再拚個你死我活。
想到這樣「得人驚」的「戰略」,是日來總睡不好,多夢,夢裏總讓董特首追趕;惟有一直逃。「你……你不要逼我!」驚醒,頭痛腳軟,一身冷汗;這時候,截稿時間到了,死線當前,怎麼辦?
對,以空間換時間!「空間」,就是眼前白紙,任文字大軍在紙上游竄,就可以換到時間;或者說,讓文字追趕我,我一直退,退到死線前,蹲下,由編輯痛擊這堆殺上來的字。
讓文字橫行,有好多辦法;例如,抄笑話,譯笑話,改笑話;有段日子,我「改笑話」,覺得改一改,改得更抵死,總算做了點貢獻;可惜人緣不好,常遭譏誚,非議,怕怕了。反芻新聞?再吐出來讓人吃,悶,悶到作嘔,連自己都吃不消。配合多分段,一句一分段,每段開頭來一個「——」,半途再來幾個「。——」「:——」「:……。」這一招最管用;但我愛多寫,是自己爭取多寫字的,犯不着這樣欺場。
最方便,最不着迹,就是「說比喻」了;比喻,用得精妙,文章生色,但重點在一個「精」字;貴精,不貴多。以空間換時間,一個比喻就「發展」成一串比喻,「發展」成不着邊際的比喻群,像美國佬的甚麼「戰鬥群」;混合使用,講「時間」,可以是這樣:
——時間過得好快……好快!
——根本像白駒過隙,隙很窄:——塞不進一粒豆。
不是一粒蠶豆:——是一粒綠豆。
以空間換時間,竟換來九唔搭八的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