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未曾大跌 何來大升

投資學堂:未曾大跌 何來大升

美國聯邦儲備局局長格林斯潘周二指出,美國經濟今次的復甦力度將不會如以往幾次衰退結束後那麼強勁,原因是該國去年經濟衰退的程度是50年來未見的輕微,故此反彈回升的力度也就不會太大。他以「沒有大跌,何來大升」來概括解釋以上之觀點。
他此言正好反映出其一貫推行經濟政策背後的邏輯思維,就是要令經濟與股市不要大跌,也不要大升。過往從加息周期至減息周期,筆者在分析利率走勢及格老的利率政策之時,已一再強調其加息的目的只是想令股市降溫,將經濟增長與股市升勢拖慢;減息是想紓緩經濟與股市下滑的速度與幅度。
雖然多數投資者都希望股市大升,但站在格老的立場,就是升得愈急、跌得愈快,升得愈高、跌得愈深。故此每一次杜指大升之後,他就會出口術㩒低大市。筆者當時的評論就是每一次因害怕加息而推低股市之時,就是放膽入市之時,因為要加息就表示格老驚股市升得太多,換句話說,就是表示市底強勁,自然可以放心入市。輪到加息周期完結,減息周期尚未開始之時,筆者已指出美股牛市告終,皆因格老已不敢加息,表示經濟狀況已惹人憂慮。若單從格老周二所講,大家已可推斷到,短期內不用憂慮會有加息壓力,既然「不會大升」,又何須要加息呢?
「沒有大跌,何來大升」是永恒不變的投資智慧,若能參透當中玄妙,在股市投資中自可提高自己的EQ,加強適應市場波動的靈活性。投資者往往在大跌市中心生恐慌,主要是不明白「跌得愈深,反彈愈高」,以及「跌完就升」的道理,既然跌完可以大升,對跌市又何懼之有?
「沒有大跌,何來大升」亦可以引申為「大升之後,必然大跌」,小投資者往往認為股價永遠是長升的,跌市時大家會問是甚麼原因,升市時沒有人會覺得奇怪。很多時跌市的原因就是升得多,聰明的投資者會沽貨獲利,愚蠢的投資者會死抱着當作長線投資。

未到大舉入市時
股市如是,樓市如是。香港為何有這麼多負資產人士,就是因為他們不明白樓價沒有可能永遠長升。將過往十多二十年樓價不斷上升的歷史數據當作是永恒不變的定律,從而做7成孖展買樓,將自己推向高負債的深淵,實犯下大錯。當然,前港英政府之高地價政策配合地產商煽風點火地造勢,誤導市民亦是禍源之首。
大市表現方面,成交依然疲弱,暫時仍未有突破訊號,現時未到大舉入市的時機,反而要留意十個牛皮九個淡的隱憂,現時策略是一動不如一靜,等候低位或有突破訊號出現才入市。
(小啟:譚紹興放大假,沈振盈暫代,6月25日回復正常)
沈振盈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