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愛廸生、愛恩斯坦……個個都是響噹噹的名字,誰會想到他們都患有「特殊學習障礙」?明顯地,學習障礙並不是指患者智力有問題,而是在某些範疇的學習能力上出現困難,如讀寫困難、協調障礙、感知障礙等。在美國,學習障礙佔特殊教育的一半人數;至於香港,亦有10?5%學童患有學習障礙!家長、教師們今日就要重新理解學童看似蠢鈍或無心向學背後的真正原因。
記者:吳佩璇 攝影:陳穎
ImageKid:仇峻昉 鳴謝:香港中央圖書館
幼稚園階段功課不多,較難察覺學童是否有學習障礙。升上小一以後,情況就開始明顯化。曾有調查顯示,學障童以小學低年級最多,其中小二更佔34.78%。在抄寫功課時,他們會出現嚴重漏寫或多加筆劃的情況、又或在推理方面解極唔明。這時,家長就要辨別他們是無心向學抑或有學習困難。而學障問題相信與遺傳有關,且無法根治。雖然如此,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主席陳卓惠敏強調:「及早發現,至少會對個小朋友體諒多啲。」英國曾在一監獄進行調查,發現半數犯人均患有學習障礙。因此,及早給予患者支援,發掘他們個別的潛能,才是上策。
症狀:在掌握文字的聲音、外形和意義之間的聯繫出現問題,因此每個字即使重溫多次,但轉眼便忘記。認字及默字是他們的死穴,就連抄一行字抄到尾段時也面目全非!
解救:但這類人往往在常識和分析能力上表現突出。老師及家長們不妨將題目讀出來,他們便能對答如流。同時多從字義本身或拼音方面着手教。遇到他們無法將字默寫出來時,一點一撇逐少提示,或將文字圖象化,勝過強迫他們將整個字寫出來,因這會令他們愈諗愈錯,更難捉摸字形。
症狀:「冇厘頭」是這類學童的通病。但他們不是故意的,而是無法有組織地覆述事件,讓人有詞不達意之感。作句及重組句子等是他們的弱項。至於非語言範疇方面,比方說畫畫,能力明顯較好。往往被老師評為表現不平均的孩子。
解救:家長可放慢他們的說話速度,同時孩子需接受針對性的語言治療。
症狀:由於大小肌肉發展不協調,這類學童總給人笨手笨腳的感覺。就連抄黑板也慢過人,而且你會發覺他抄得好吃力,字體的大小又總是超越所指定的格或行的範圍。也因為手腳不靈活,他們時常坐立不安,原因不是頑皮,而是身體未能取得平衡所致。
解救:多訓練大小肌肉。減少抄黑板,用較大格的簿寫字,並給足夠的時間抄寫。需要時應轉介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師進一步評估。
症狀:常將加減乘除符號弄錯,背乘數表時顯得極其困難。到運算時又解極唔明,且不能從文字體推論出數學的方程式。更趣怪的是他們往往有自己一套「驚人」的運算邏輯。而這些孩子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閱讀障礙,令學習更見困難。
解救:惟有多加點耐性。加上他們往往有不同程度的閱讀障礙,故須找專業人士鑑別出困難背後的認知問題,以便提供針對性直接輔導。
症狀:因左腦視覺感知區域發生障礙,致對空間及主體背景辨別出現問題。在枱面找合適文具也有困難,未能組合字的不同部份,如「品」字的三個口,不能合比例地擺放。寫字常出現漏筆或多加筆劃,也需要較長時間去尋找正在抄寫的字句。其他如「日」、「目」;「看」、「春」等相似字,亦顯得無法辨認。而這類孩子的問題最不易為人察覺。
解救:不妨拉近書本和練習簿的抄寫距離。並多用間尺及螢光筆,輔助空間感的缺失。
19歲的Jason有齊學障的5大症狀,從幼稚園到中學都障礙重重。Jason說:「成個人無晒自信心!」幸好中學時遇到好老師,教師晚會及好多的課外活動都放手讓他搞,之後又到美國升學,減輕功課壓力。現在他已成功考進大學修讀社會學。Jason打趣說:「我到𠵱家重成日寫掉轉啲字,不過用電腦手寫板,我點掉轉佢都讀得到!」而且他會自製卡紙幫助學習,又用錄音機代替上課抄寫……總之必有解決方法。而且學障人士總有其出眾一面,Jason寄語:「唔好太介懷學業成績,更加唔好一試定生死。」
學障童可同時患有上述一種或多種特徵,父母若有懷疑,第一時間是請家庭醫生寫一封轉介信,讓子女接受專業評估,然後針對性接受專業治療。現時有某些幼稚園設有兼收學位,有單對單的學習時間提供。教署近年亦相當積極,設有「讀默寫」及「筆順歌」等訓練班,有需要人士可先向學校輔導老師或社工查詢,再向以下機構尋求協助:
衞生署各區兒童體能測驗中心(22466633)
教育署特殊教育服務中心(27606182)
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82005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