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前有位十歲小學生以「史豐收速算法」,僅用了十九秒六,便計算出一百個個位數字相加的算術題答案,差點破了世界紀錄。這種以「指算」附以口訣進行運算的算術方法,原來在內地相當流行,更有機構正研究將之用於訓練過度活躍症兒童,使他們集中注意力,以及延緩老人癡呆症病情。這種速算法的發明人史豐收,來自陝西貧農家庭,小時候癡迷數學的程度曾被人譏為「瘋子」,然而這位「瘋子」的速算法,現時卻風靡了國內外逾億人。 北上雜誌組
位於深圳市泥崗西路深圳教育學院內的史豐收速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於一九九一年成立,主要負責編寫速算法的教材,以及培訓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教學人員。
中心的顧問陳一筠指出,史豐收速算法的最大特色,是毋須使用任何計算工具或用筆列出運算程式,只靠連串指法及二十九條口訣在腦海中進行多位數字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便能夠直接得出答案。
陳一筠強調,該速算法其實不只是一套數學運算方法,同時也是一套激發大腦潛能的思維模式,適合各個年齡階層人士學習,特別是六至十二歲的小朋友,大腦處於發展階段,既能啟發他們的智能、強化記憶和思考能力,也能訓練他們對處理複雜數字的敏捷反應。
陳一筠說,他們現時正研究利用速算法,訓練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兒童,學習如何集中注意力和手、腦協調運用。
此外,中心也會推廣速算法給患上輕微老人癡呆症的長者,嘗試利用速算法練習刺激大腦神經,延緩退化。
發明這套速算法的史豐收,現年四十六歲,生於陝西大荔縣農民家庭,從小就對數學特別感興趣。他憶述,由於小時家貧,買不起紙筆,練習紙用完後,便在牆壁上練習數學,或用木棒在地上寫,被單、手背和身上寫滿數字,因而被別人譏為「瘋子」。
經歷多年努力,終讓史豐收創出這套速算法來,並於一九九一年獲准正式以其名字命名。
史豐收說,當初激發他不斷鑽研的動力,來自他每事尋根究柢的精神,對傳統四則運算由低位算起(即由個位進十位、十位進百位……)的固有觀念提出相反看法,終於給他想出由高位逆序起算的速算法。現時全國及海外,有過億人曾學習過他的速算法。
史豐收速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