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鍾尚志爛玩變專家

人物素描:鍾尚志爛玩變專家

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鍾尚志承認自己很「爛玩」,嗜好一籮籮。十七歲代表香港打橋牌、玩風帆、駕駛小型飛機、潛水及跑馬拉松,還參加美國三藩市長跑。他認為醫科學生不要死啃書本,要多活動、多接觸社會新事物才可做個好醫生。

運動中解決難題
「唔好因為讀書而同個世界隔絕,成日死啃書都無用!」鍾尚志提示學生,當醫生固然要有學識,但與社會接觸才可以真正明白病人需要,才能做好醫生不可或缺的一環。他舉例一名做小腸氣手術的病人問他:「醫生呀醫生,做完手術之後幾時可以打番高爾夫球呀?」反映高球對此名病人的重要。於是對高球有少許認識的鍾教授心想,如何做手術可以不影響病人打波動作,結果病人手術後兩周便能再次揮動球桿了。
他又認為,整天埋頭埋腦工作,會缺乏靈活性去處理問題,正如他要處理不少行政及財政等醫學以外的難題,有時𢱑頭也𢱑不出方法來。但上周他在城門水塘跑步時,卻突然給他想出了一些點子。
所以這名腸胃內鏡專家一向都有不少嗜好,年輕時愛打橋牌及風帆,近年興起駕駛小型飛機、行山、潛水,甚至迷上馬拉松,不但在醫學院搞馬拉松,更參加三藩市舉行的「BaytoBreaker」長跑,每逢到外國開會,早上六時便在酒店附近跑一轉。
原來鍾教授自從在港大念書入住利瑪竇堂,便在那裏學懂了「workhard,playhard」(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的道理。「個個大師兄都好叻又好動」,無論活動與讀書,都會全力去做。當年他作為新生入學,被迫全力以赴的任務,莫過於幫大師兄買雪糕送給何東女子宿舍的女同學,「要支雪糕唔溶,又要佢哋肯食,重要自己唔覺得面懵。」

去派對聾咗一周
在港大讀了一年,他便轉去愛爾蘭讀醫科,當時同樣活躍,與同學去PunkRock派對,「耳膜震到聾咗一個星期」,帶着醫生聽筒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他又搞過「地下教學評估」,評估教授的教學能力。當年除婦產科及精神科外,他卻科科考第一。
然而,他承認現時醫科生讀書壓力很大:「我以前讀嗰本書得一吋厚,𠵱家嗰本成三吋咁厚。」故此,醫學院新課程已改為七成為核心課程,三成由學生選擇學習計劃,着重教導學生自我學習,「畀條魚佢哋都無用,最緊要係畀條魚絲,等佢哋自己去學點樣釣魚。」
記者:梁洵瑜
(周一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