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昨日首次公開停售居屋十個月的成果,表示成功令物業市道恢復功能,銷情上升。港府消息人士透露,去年九月停售居屋至今,私人住宅銷量回升百分之十四,上月銷量達七千個單位,雖然樓價仍然有下調,但已減慢,只跌了百分之三。
港府消息人士為當局的新居屋政策解釋說,在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七年地產市道急升,創下本港樓價最高峯,當時就是居屋供應量大,相反,私人市場細,所以應該讓私人市場發展。
消息人士列舉居屋四大弊處,包括居屋的資助太貴,一個居屋單位等如兩個置業貸款名額;居屋用來調整樓價,反應太慢,因為興建一個居屋單位要幾年,用置業貸款則可以立刻調節名額;市民負擔能力下降時,政府又可立刻增加貸款額。
此外,消息人士指近年市民的選擇很清楚,較受歡迎是置業貸款。
若市民將來仍然想買居屋,但居屋供應根本不足,港府消息人士只重申,居屋新政策較靈活,將來市民買樓可以有多個選擇,包括買私樓、申請置業貸款買私樓、公屋租置計劃、大量二手居屋單位、少少居屋新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