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 曾淵滄博士
一場世界盃,對全世界帶來的經濟效率是巨大的。首先是世界盃的主辦國,得投下巨資建設場館、改善交通、興建旅店;然後,當然是龐大收益的旅遊業,外地來的球迷吃吃喝喝、購物,為主辦國帶來了外滙收入,廣告、電視播映權、門票、紀念品……這是主辦機構的收入。
不主辦世界盃的地方,也一樣獲得理想的經濟收益,首先是球迷們買電視、買衞星天線、裝有線電視,酒樓、餐室為了吸引顧客上門,自然也會添置大型電視機、投影機……一場世界盃賽事,使到全世界與電視接收有關的器材商、分銷商、運輸商、零售商……帶來了生意。一個人自己在家中看電視不夠爽快,沒氣氛,於是人人紛紛出外,相約朋友到酒吧觀賽,酒吧老闆怎不笑逐顏開?啤酒商、甚至賣花生的商人都有賺到額外的一筆收入。還有,合法的、非法的賭球賽活動又是另一宗天文數字的經濟活動。
世界盃期間,許多人的支出多了,酒喝多了,愉快不愉快的事暫時丟到腦後,世界盃期間,許多人的收入也多了,賺到錢的老闆心情怎能不愉快?
世界盃,是一個龐大的經濟活動,實際上,早在決賽周之前,在各地區舉行的外圍賽,已經為當地,為全世界帶來大量的經濟活動,讓人們更富有、賺更多錢,同時也享受花錢的樂趣。世界的確需要更多類似世界盃的賽事,在球場上拚命,總好過在戰場上殺人。
從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人類就走向一個新的經濟模式,科技一天天發達,維持人類心理需求所需的人愈來愈少。從前,一百個人中,至少要八十個人參與農業、礦業、漁業活動,才能出產足夠的食物,生活日用品所需的材料;現在,一百個人中,只需要三個人幹這些事就夠了。從前,一個人織一疋布要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布疋大量地從機器裏跑出來,先進的汽車廠裏,只看到機械手而看不到人手。
今日,一百個人中,三個人耕種、養魚、捕魚、開礦,可以生產出供一百個人用的原料,然後,另外十個人,就可以將這些原料加工變成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那剩下來的八十七個人幹甚麼?科技再發達,相信將來一百個人中,只有一個人就可以提供一百個人所需的糧食,另外一個人也可以控制整間工廠的操作,那剩下來的人就成了九十八人,人類社會必須為目前的八十七人及將來的九十八人尋找工作,創造財富,走向服務業已是不爭的方向,而世界盃就是一項非常成功的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