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六四」十三周年 - 吳靄儀

寫在「六四」十三周年 - 吳靄儀

香港人以六四燭光晚會悼念六四事件,已成為本土傳統。參加的人有的是出於政治理念上的堅持,或對國家民族的企待,但也有不少純是為一股自然的正義感所動,對一群為爭取民主人權法治而遭鎮壓的年輕學生表示敬意;更有人在紀念六四事件之際,同時藉此誌記自己及親近的人當年在事件中的參與及感受的激情。
所以,支聯會其實是一個服務團體,除了追求共同的理想之外,更為廣大市民每年籌辦這個燭光晚會及其他六四活動,讓許許多多有不同需要的人,有機會藉此表達自己的感情和信念。我每年進場時捐款、結束時鼓掌,都是出於對所有一年到頭努力的工作人員由衷致謝。支聯會為「六四」精神而生,我相信也會為繼承「六四」精神而繼續活下去,年年今夕,風雨不改,以燭光招魂,以歌聲致祭,使「六四」常存在大家的心中。
每年到維園參加「六四」晚會的人數,是傳媒注視的焦點,看成香港人對民主運動支持度的寒暑表。其實,了解到紀念晚會的本質,及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和作用,就會明白人數增減毫不重要。重要的是恆常,是讓市民知道晚會會一年一年地辦下去,無論一個人在世界哪一個角落,他都知道,只要是「六四」,香港的維園就有燭光晚會,歡迎他隨時到來。
不必為淡忘或迴避六四事件的人嗔怒,無意淡忘的人能聚在一起,就應感到慶幸與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