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中華赴台工作或成新出路

放眼大中華赴台工作或成新出路

繼中國之後,台灣亦已成功加入世貿,兩地會對外進一步開放,是必然之事。一直以來,台灣是港人升學熱門選擇之一,但赴台工作的人數,由於需求不大,為數並不多。不過基於本地失業率高企,求職者漸把眼光放遠,對前往中、台兩地工作,並不抗拒,且視之為一個闖向大中華的寶貴經驗。

據悉,較早時一個招聘會之中,有逾800人查詢及申請赴台工作,在失業率高企的今天,顯示出港人對台灣就業,有一定的興趣。至於台灣企業,對外來人才的需求亦日漸增加。
日前就有消息表示,台灣八大電子集團有意以1萬元月薪,在本月底來港聘請電子工程系畢業生,先回內地實習一年,再以輸入人才的方式,調回台灣當研究及開發工作。不難想像赴台就業的個案會有所增加。

基層工種需求較大
現時,台灣對外來人才需求較大的行業及職位,主要是外資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金融、保險從業員,以及較基層的酒店餐飲服務人員、理髮師、港式廚師、首飾加工工人等。
Jobsdb.com營運總監潘啟健表示:「台灣最常招聘的外援,是一些語文(如英文)老師,或是一些較冷門行業的職位。」至於高科技人才,本土供應比香港還要多,除非是留台攻讀的港生,否則獲得聘用的機會較少。
相比起內地,港人到台灣求職較困難,因為當地的公司,一般只會聘請本地人,加上台灣的文件以中文為主,對於「外援」的需求,大為減少。潘啟健指出:「可以成功赴台工作的港人,大多經由熟人介紹,或是以往曾與台灣公司老闆有過商業往來的人。」

懂英文及台語更佳
事實上,台灣本土的招聘廣告,一般只針對本土人士;要招聘外援,則會採用國際性求職網站。另外一個較直接的方法,就是到當地升學,藉此熟習當地的作業模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為日後找工作鋪路。
雖同是中國人地方,但台灣的文化背景,有別於中、港兩地;所以,有心到台灣工作的港人,最好先裝備好語言能力,潘啟健說:「普通話以外,台語(閩南話)及英文亦要好,才有更高的勝算。」前者有助融入當地社會,與同事建立較佳的人際關係;後者則因為台灣本土人的英語水平較弱,良好的英語水平,有利加強本身的競爭力。
潘啟健指出:「香港人到台灣工作,最大的困難,在於僱主要為其申請工作證,不但要填報大堆表格,更要列明聘請原因,令到不少企業負責人望而卻步。」相信只有簡化有關手續,方可加速外來人才的引入。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