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圍村小學到理工大學,陶潔蓮憑着鄉土情懷,加上精湛文筆,以《我眼中的香港未來》為題,帶出香港未來積極正面的訊息,擊敗一百名對手,奪得由BBC(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舉辦的《香港e-記者徵文比賽》冠軍,下一步準備跨出香港,遠赴英國倫敦實地考察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工作。
「圍村生活的確比較簡樸,人同人嘅關係比較親密,尤其係我讀鄉村小學,上堂時比較輕鬆,可以放學後自由咁同老師傾偈,對我嘅心靈建設有好大幫助,唔似得其他學校咁制度化,一放學就同老師無任何接觸。」
現年二十歲的潔蓮昨日獲頒獎項後笑言,現時社會的娛樂太豐富,學校的寫作風氣較差,令學生都不喜歡寫作,局限他們的創作力。陶潔蓮由於過着圍村的單調生活,讓她可有更多時間看書及寫作,而她的爸爸一直鼓勵子女多閱讀,經常在家中討論時事,培養潔蓮對社會及政治的觸覺和抱負感。
在各類書籍中,潔蓮尤其喜愛傳記和中國近代史,熱愛寫作的她曾在中三時與幾名志同道合的同學合力出版文集,她說:「幾個同學將自己嘅文章集合一齊,然後落手落腳去釘裝一本文集,嗰時俾其他同學取笑,話我哋咁做好無謂,但我認為文章可以同人分享自己嘅想法,又可以吸取其他人嘅意見,以文會友。」
回望香港前景,現時就讀理工大學語文及傳意系二年級的陶潔蓮說,很多港人只管埋怨政府做得不好,但他們卻袖手旁觀,不肯積極投入社會事務,其實香港位處中國沿岸,佔盡地利,相信香港將來與內地逐漸融合,有助香港發展,所以香港前景並非悲觀。
成為記者是潔蓮的志願,今次有機會到倫敦實地考察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運作,簡直是夢想成真,潔蓮雙眼發亮地說:「呢兩個禮拜可以見到真正嘅採訪工作,我非常期待今次英國之旅!」
其實她試過以理工大學學生報幹事身份,訪問過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及梁耀忠。陶潔蓮說,其實劉慧卿並非如螢光幕上般硬朗及「有佢講無人講」,只是她會堅持自己的立場。
主辦今次徵文比賽的BBCChinese.com(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站)主編李文稱讚陶潔蓮的作品不但文筆流暢,而且文章反映陶潔蓮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具有積極正面的訊息。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