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了《勞工處》一文之後,有百多封電郵傳來,一些是求職者自己打的,中文或英文皆有,另外的是廚師本身未接觸過電腦,由他們的家人代勞。
很感動看到幾位小姐推薦她們的父親或兄長,文章優美,將履歷娓娓道來,真是孝順的女兒和好姐妹。
有一位說她父親已經六十七,不過看來好像六十,做點心很有經驗,不知僱主會不會嫌他太老?我為這封電郵特地打電話給日本,結果還是被拒絕,真對不起。
我的秘書為這些求職信開了幾個夜工,現在約了一群在下星期六見面,對他們留下第一印象,再推薦給日本的友人。
做這件事唯一的苦處在於崗位少,求職者多,雖然有些人很夠資格,但是最後還是要令他們失望,不知怎麼幫他們才好。
廣州方面的友人也打電話來,說有些日本餐廳要開,託我找些懂得日語的樓面和廚師。我也會幫他們留意。
電郵之中,有大量不是搞飲食業的求職者,我只有把他們的檔案留着,看看有甚麼機會替他們推薦。
我這個小勞工處想不到還有那麼多的反應。電郵就有這個好處,大家隨時聯絡得到,沒有架子可擺。
與飲食無關的還有一位叫阿文的讀者,他說是學會計的,失業多時硬着頭皮找勞工處,登記之後一等數月都沒消息,後來一氣之下寫了一封信給董特首,投訴一番。不出一星期得到回覆,安慰他不用擔心,接着又有高級主任問長問短,第三天就見工,現在是一間會計行的主任云云。
董特首還是能辦點事,是另類勞工處。這個方法不錯,各位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