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的歷史高位18398點創於2000年3月31日,自此之後港股反覆回落,最低見8894點。此歷史高位之可以能夠創造出來,其實是有很多天時、地利及人和的因素配合而得來,要重見此水平,以現時香港的經濟狀況來估計,是絕對沒有機會。
2000年初正值科技泡沫最膨脹之時,其實當時香港的經濟狀況與1997年之前相比,簡直有天淵之別,但為何港股可於當時創出歷史新高呢?當中最大的原因純粹是因為有政府入市將貨源收乾,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之下,恒指自然能夠被挾高至不合理水平。隨着盈富基金(2800)發售機制不斷於市場沽售官股,貨源歸邊的情況已難重現,港股要再創新高便需要更大的推動力及基本因素去支持。
1999年至2000年,科技股泡沫膨脹,電訊市場之收購合併活動將電訊股之市值以倍數之幅度增長。恒指成份股中又剛剛以數隻電訊股之比重佔最大比例,指數自然地被電訊股之升勢所推高至歷史新高水平。現時的市場情況既缺乏一個像科技股的泡沫,也沒有迹象顯示某一個行業將會獨領風騷、推動經濟向上,故此純從經濟模式去判斷,港股亦勢難有大成。
其實就單憑以上兩點,已可斷定未來三數年恒指絕無條件重上18000點水平。早前曾經聽過一些言論,估計港股很快就會再創新高,甚至挑戰20000點、30000點,其實此等估計並沒有理據之支持,單憑國內因素就會有這般神奇的成效嗎?香港現時在國內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真的是這麼重要嗎?現時香港經濟所面對的結構性轉型是需要走一段漫長的道路,更何況香港特區政府現時仍未能為香港經濟摸出一條正確及實在的道路。現時的港股既缺乏實質支持股市的基本因素,技術因素方面又沒有1999年之貨源歸邊的情況,縱使今年的後市看好,也不能寄以太大的厚望。
唯一可以令港股重出生天的可能,就是港元先行貶值,無論是聯滙脫鈎也好,還是美元大幅貶值拖低港元也好。當然,在貶值的過程中經濟上及社會上必定會引起一定的動盪,但始終長痛不如短痛,情況是絕難避免。
港元貶值令經營成本下降,外資才有投資在港的興趣。經過一輪衝擊後,香港資產價格變得相對地便宜,當經濟狀況穩定後,港元便可重新累積升值能力,到時自能吸引資金流入吸納港元資產。
股市方面,港元貶值令吸納港股之海外投資者需要較少的資金便能買同等數量的股份,到時資金流入便會出現需求大增的情況,港股才有望重見歷史高位。
沈振盈
電郵:
(小啟:譚紹興放大假,沈振盈暫代,6月25日回復正常)